突出主干考查基础知识 能力立意凸显课改宗旨

时间:2022-04-11 08:50:13

突出主干考查基础知识 能力立意凸显课改宗旨

一、试题所考查的知识与能力

今年考题重视对中学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活动、大气运动、自然界的水循环、地质灾害、气候类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城市化建设、人口问题、工业布局、农业区位因素、土地资源开发、区域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每一小题都对应着《考试说明》中的四大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见表一)。

二、试题凸现的几大特点

1. 整体稳定,稳中有新。

今年试卷结构和题型、命题方向、考查能力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首先,题量上仍是11道选择题、两道综合题;第二,图表数量稳定,自广东2010年高考实施“三+文/理综合”以来,地理考题均设图表8幅(个);第三,保持了文字材料相对比较简洁,没有长篇幅的阅读材料,没有出现晦涩难懂的新名词的特色,利于学生节省阅读时间和便于理解。第四,在考查的内容上各个模块分配的比例相对稳定。第五,综合题方面,近三年试题中都是以区域为载体进行考查,第40题以世界区域大尺度范围为背景考查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第41题以中国局部小尺度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

当然,在继承往年试题特点的同时也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第一,选择题题组的变化。2011年有三个题组即4—5题、第7—8题、第10—11题,2012年只有一个题组即第10—11题,这样,就可以减少各题内容之间的“盘缠”,避免学生答题时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错误;同时也有利于扩大考查点的覆盖度,有利于考查学生知识的广度。

第二,模块分值上的变化(见表二)。必修模块分值有所减少而选修模块分值有所增加。

第三,在综合题结构和分值上的变化。2010年和2011年都是三个简答题,分值分别是23分、22分;2012年是四个简答题分值是32分,2012年简答题的数量、分值比重提高,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要求在提高(见表三)。

第四,信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2012年出现了景观图(第5题)和处理过的卫星遥感图(第40题)。这是前两年未出现过的。

第五,对学生答题的思维过程要求不断提高。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综合题不少填空题通过读图说话就能直接生成答案,而2012年试题强化了地理思维过程,必须通过“读图-析图-知识整合”这样一个内化过程才能生成答案,也凸显了地理学科的“说理、推理”的理性思维特点。

2. 注重基础,考查主干。

今年试题所考查的知识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三大主题,涵盖了《考试说明》所规定的三个必修和两个选修模块内容。从各题设问角度和考查内容看,都力求立足本学科知识体系中核心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即注重考查学科基本原理、规律、主要观点和方法的综合运用,且不回避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不偏不怪。

3. 关注热点,学以致用。

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体现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及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课程理念。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地质灾害、鸟类自然保护区、城市发展、土地资源退化、临港新城建设、滨海地带开发等都是关系我们生活、关系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不少问题也正是当今广东省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问题。试题始终贯穿“人口-资源-环境-发展”这一主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体现出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和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4. 彰显特色,突出能力。

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其次是“地图语言”的特点。今年非选择题均以区域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第40题以加拿大西南地区为背景,考查了气候、地域分异规律、农业、荒漠化等;第41题以我国上海市为背景,考查了等值线、土地利用、工业布局、环境问题等,彰显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色。另外,试卷包括三幅平面坐标统计图(其中一幅为折线图、两幅柱状图)、两幅区域图(其中一幅含有等值线)、一幅地理景观图,一幅示意图以及一些无图考图题,充分说明了“读地图、用地图”的学科特色。

试题对地理能力要求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试题都对应考查《考试说明》中四大能力(见表一)。图表判析能力作为基本的学科能力覆盖了绝大部分试题,区位分析能力考查也“一枝独秀”,达26分,包括第10-11题、第40(3)题、第41(3)、41(4)题。

三、2013年备考启示及建议

1. 夯实基础。

今年试题难度系数约0.62,难度适中,但覆盖面大,以基础为主,重主干知识考察。故在备考中,尤其是一轮复习中,地理教师要紧扣课标要求和《考试说明》,重视对中学地理主干和核心知识的教学,重视学生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抓点要准确,学生复习要到位。从今年试题内容看,地球地图、地形与地势、天气气候、地球运动、洋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口与城市、农业区位因、工业区位、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的评价与开发、自然灾害与防治等仍然是重点。只有夯实了这些地理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学生如何夯实基础还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方法指导。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归类总结,理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分解细化复杂的知识点,用心里地构建出知识网络。

2. 重视能力

教师在备考中要尽可能进行地理学科思维方法的梳理和优化,突出阅读地理图表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的培养。

地理图表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学生经常性的练习。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自然和人文地理问题,如果学生区域判读能力和区域综合分析能力到位了,那么,地理高考已经赢得了一半。

3. 强调规范。

在地理答题时能做到“字迹清晰、要点分明、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表述准确、阐述完整”也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养和能力。在高考地理阅卷中,笔者发现答题“似是而非、表述不清、用语不准,地理性不强,逻辑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平时的地理教学要狠抓学生的语言表述上的规范,严格要求学生文字表达要准确、严谨、简洁,使用科学规范的地理名词、地理学科术语,有地理性特点;其次要逻辑层次上的规范,按照一定的顺序作答,要先主后次,要点分明,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再次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因题作答,学会从题目信息中选择关键词,整合所学知识作答,不能胡乱凑数,随便照搬平时的一些模式语言或自己口头语言,体现答题的针对性。

教师特别要重视考后的讲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反复推敲、琢磨,比较老师给出的答案,不断纠偏、不断总结。教师也可把那些审题不清、张冠李戴、词不达意的答案在班上“晒”出来,一起分析其错误的原因,杜绝一些共性错误的出现。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反复训练,才能突破答题不规范的瓶颈,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以提升地理成绩。

(作者单位:张铁牛,广东实验中学;龙永忠,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严明堂,广州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校 李平安

上一篇:文字见习魔法师 下一篇: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