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理论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2-04-10 03:06:31

文化资本理论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摘要 本文研究文化资本理论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一方面通过文化资本理论揭示学校在促成学生文化资本不平等关系中所起的同谋作用;另一方面提出高校如何在学生文化资本积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每位学生文化资本最大化积累,促进文化资本在学生中平衡发展。

关键词 文化资本 高校 传承性 积累性

文化资本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20世纪中叶提出的文化社会学关键理论。根据文化资本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是由其所占有的资本总和决定的。这个理论对于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方面文化资本具有传承性。传承性使学生文化资本持有量出现差异,家庭和学校在文化资本传承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具有积累性,学校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培养文化资本。正因为学校对于学生文化资本持有量具有双重作用,所以高校在学生工作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学生文化资本的积累,促进文化资本在学生中平衡发展。

1 文化资本的传承性:学生文化资本持有量不同的原因

文化资本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传承性,文化资本的传承深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家庭对于孩子持有的文化资本量具有很大影响;进入学校后,家庭社会经济不平等造成的文化资本不平衡得以自然化。

1.1家庭在文化资本传承方面的作用

文化资本生产的第一站是家庭。由于家庭教育的差距,人一出生就出现资本占有量的不同。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通常比普通家庭的子女持有更多文化资本,进入学校和社会后更容易得到认可,从而有机会积累更多的文化资本;这种差异导致社会竞争先天存在不平等结构,这一结构反过来制约了社会竞争。比如大学生竞选干部时,干部出生的学生通常比学生出生的更占优势。因为干部家庭有更多时间进行家庭教育,可以通过社会关系增长孩子的见识,从而把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成孩子的文化资本。而农民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或者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孩子综合素质不能得到充分发展。文化资本不同还表现在世俗趣味方面。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可以接受艺术教育,从而“多才多艺”;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则没有这种机会。目前招生应聘面试都看重是否有艺术特长,那些家庭出生良好具有文艺特长的孩子通常能够得到升学和就业的好机会。出身不同的孩子继承的文化资本不平等造成他们入学以后表现的差异;而后者反过来进一步促成了文化资本积累的不平等。

1.2学校在再生产文化资本不平等方面的作用

学校是生产文化资本不平等的第二站。布迪厄认为,学校以“公平公正”的形象出现,但是学校对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一视同仁,本身就默认了家庭传承的不平等文化资本的合法性。首先,学生干部一般通过公开演说的形式选拔。这一形式外表公平,却容易造成更大的不公平。通过这种选拔形式,家庭条件好、所受教育完善的学生必然脱颖而出,得到职位从而接受更多锻炼。而那些家庭教育不完善的学生由于经历锻炼少,很难获得职位,从而失去锻炼机会。大学竞选干部的形式没有考虑学生所受教育的差异,所以必然是“强者的游戏”。其次,在学生活动中,更是体现了这种表面公正实为同谋的原则。目前大学生中举办的很多活动都具有竞赛性质。一入学就开始的各种演讲、歌舞比赛奠定了学生以后在学校发展的基础。但是,这些比赛中,那些从小受过各种培养教育、见多识广的学生如鱼得水,而没有经过锻炼的学生只能做观众。

由此可见,学校巩固了由家庭决定的文化资本占有的分化,将社会所赋予或附加的东西,以自然的性质来看待,所以学校是制造文化资本不平等的助手。

2 文化资本的积累性:学校在学生文化资本积累方面的积极作用

虽然布迪厄指出学校在文化资本不平等结构的再生产方面具有同谋作用,但由于文化资本具有积累性,高校可以改变工作思路,发挥在学生文化资本积累方面的积极作用。

2.1通过校园活动、社会实践培养具体形态文化资本

学生主要通过活动和实践积累具体形态文化资本。为了让大多数学生收益,活动的形式、范围、内容等方面要有所考虑。活动形式要多样,不能为了渲染场面而限于歌舞类活动,否则不擅长歌舞的同学得不到机会。另外,活动涉及的学生范围要广泛,要经过初赛筛选、复赛选拔等程序决定获胜选手,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不能搞一人表演众人观看的“精英活动”。除了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以积累文化资本。

2.2通过共享客观形态文化资本促进学生文化资本积累

客观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指书籍、电子资料、校园环境等文化商品,高校要充分利用客观形态的文化商品培养学生的文化资本。首先,校园环境设计文化氛围要浓,校园园景设计、校内建筑、校内装修等都要注意艺术性,校内条幅海报不能带有太多商业气息。其次,学校要利用图书馆资源培养学生文化资本。没有一所大学可以拥有学生需要的所有书籍,所以大学应通过与其他大学之间客观形态文化资本的共享,即通过大学之间书籍、光盘等的馆际互借,使得学生可以方便地接触到客观形态的文化资源。另外,学校还要充分借用社会客观形态文化资源,使得城市艺术馆、博物馆、档案馆等资源可为学生利用;城市举办会议承办竞赛时,可以组织学生以参观,作志愿者等途径来开拓眼界,积累文化资本。

2.3通过鼓励学生考取证书积累体制形态文化资本

体制形态文化资本是指以学位证书、教授资格以及官方承认的其他证书形式存在的资本。提高学生体制形态文化资本占有量,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学好校内课程,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从表面看,大学生考证只是为了通过考证找到好工作,只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形式;但是,从文化资本角度看,考证过程实际是一种资本转化过程。以大学生考英语四级的过程为例:首先需要购买应试的资料,即客观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比如书籍光盘等等;然后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获得具体形态的文化资本,也就是使自己英语能力达到四级水平;最后,通过考试获得英语四级证书,使能力以证书形式获得承认,即形成体制形态文化资本。考证过程中,需要将其他形式的资本,比如时间资本、机会资本、经济资本等等转化为体制形式的文化资本。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考取和专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以及通用的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来促进学生体制形态文化资本的积累。

总之,从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学校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文化资本不平等关系再生产过程中扮演的同谋角色。通过反思,发挥自己在学生文化资本积累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每位学生文化资本的积累,促进文化资本在学生中平衡发展。

上一篇:探讨企业会计科目的科学设置 下一篇:在线考试系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