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非生态”的几点思考与分析

时间:2022-04-10 09:01:37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非生态”的几点思考与分析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结合平时的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对课堂提问中的“非生态”提出几点思考。

一、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好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作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而不能有误导现象。比如,《认识几分之几》一课中,教学片段:有两个古人打了四只野鹿,现在要把四只野鹿平均分给两人,怎么分?生:每人两只。师:有两只野兔,平均分给两人,怎么分?生:每人一只。师:有一只野果,也要平均分给两人,怎么分?生:把果子平均切成两份,每人得一半。师:“一半”如何表达?有的学生说“平均”,有的学生说“分”,有的学生说“一人一份”。师:“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一片段中老师提问“一半如何表达?”这个问题问得不妥,是非生态提问,目的性不明确,没有启发作用,反而有误导作用。“表达”两字一般学生想到的还是用文字来表述,所以导致了好几个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都没有达到老师想要的答案。最后老师只能再提醒“一半”用什么数来表示?这样的问题既浪费了时间又显得嗦。所以,我认为在前面两个问题中,老师应板书一些相关的数字,如:4、2;2、1。这样便于学生在表达“一半”时也联想到用数字来表示,直接进入主题,避免了绕弯路。

二、提问时要有调控能力

教师是“舵手”,在课堂上要有一个整体的掌握与调控意识,要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思维动态,灵活运用课堂提问,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比如:《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法》一课中,教学片段:星期天三只小猫去钓鱼,出示图片(三只小猫都没有钓到鱼)。三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鱼?生:0×3=0(条)。师:这个式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0×3?生:0是一条也没有,3是3只小猫。师:为什么0×3=0?生:0乘任何数都是0。师:3个0还可以怎么表示?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当学生回答0×3=0(条)时,老师急于追问“这个式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0×3?”这样处理,没有顾及到其他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而是通过追问,把课堂引入了下一环节。同时,学生在老师“步步紧逼”的提问下,套用了“0乘任何数都是0”来解释,其实这个结论正是由那个算式要得出的。所以,当学生回答0×3=0(条)时,老师可以这样提问“你还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肯定会有其他学生列出老师预设中的算式“0+0+0=0”这样,接下来的教学就顺理成章了。

三、教师应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

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同时,教师在提问时,要避免提一些可有可无的假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等。这些都是与生态课堂不相符的。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这样课堂提问才会真正做到有效。这样的课堂才是生态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上一篇:立足课改,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