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6-29 03:09:1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学习体系。语文教学其实是需要高智慧的教学,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语文教学

近年,我省初中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任务驱动教学。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本文也将探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教学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

要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

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任务性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三、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

1.设计任务

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首先必须重视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环境,把教学内容设置成对于学生来说很有“意义”的“任务”。任务设计的原则是:(1)目的性:任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实施的价值。(2)真实性:任务体现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水平和基础情况,能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3)及时性:当学生生活中有与教学相关的事发生时,应及时反馈到任务中去,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4)教育性:任务必须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形成,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5)学科渗透性:语文不仅是一门语言,它还涉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可以这样说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学科。(6)文化渗透性:学语言就是学习一个国家的文化。因而在任务设计时应渗透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交流的意识和基础,并不断提高个人素养。

2.展示任务

每节课上课后,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任务展示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理清问题,找出哪些是学过的,自己已经会做了,哪些是新的知识,自己还不懂。学生通过相互地讨论,会发现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3.完成任务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性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到学生之中,即时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同性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指导。

4.效果评价

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问题的意见,组织讨论、交流汇报各个学习小组的或个人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作品和思想,就积极加以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能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四、任务驱动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驱动型教学途径,可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但其中还存在许多影响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因素,如:输入的材料,对于要完成的任务,输入的量影响着任务完成的质量;老师的引导和说明是否恰如其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任务完成的质量当然与之成正比,知识水平越高,任务完成越圆满,反之则越差。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中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行).

(作者单位 江西省余江县平定中学)

上一篇: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之研究 下一篇:从“孔子问饭”到道德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