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时间:2022-04-10 08:00:02

也谈“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教师在工作中常会碰到一些心理扭曲的孩子,他们大多表现出不求上进、厌学、逆反等心理。这些孩子的出现给学校带来不少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教师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空间,与孩子进行真诚对话,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按照知情意行的规律帮助他们。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单亲家庭环境直接损害了孩子的健康心理,使孩子脆弱的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造成学习纪律的后进;忙于自我工作的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孩子未能接受到合理的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孩子个体素质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的教育观出了问题;一些教师对“问题”孩子的转化简单化。

二、“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只要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问题”孩子是完全可以转化的。无论用什么办法,自始至终,都必须充满爱心、细心和耐心。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疏导原则。

1.采取“细心+爱心”教育模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学家丁有宽有一句朴素的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不是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是一叶障目的狭隘亲情,更不是名利场中互相利用的险恶心肠。师爱是一种深沉、持久的理性之爱。师爱施予优秀学生,是锦上添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师爱惠及“问题”孩子,更是雪中送炭,暖人心扉,催人奋进。“问题”孩子的心往往像冰块一样,像田里枯萎的禾苗一样,他们最需要的是阳光的温暖、甘泉的滋润,只有师爱,才能唤醒他们,挽救他们。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多关心,多接近“问题”孩子,主动与他们交知心朋友,对已经犯错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做说服教育,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慢慢地,“问题”孩子的思想得到转变,纪律、成绩自然就会好起来。我班的梅某,家庭结构复杂,属再婚家庭。孩子是梅家的独苗,受亲身父亲的溺爱。读学前班的时候经常打人,与老师对抗:骂老师,掀桌子等不听管教。家长只好陪读了一学期。现读四年级,在校期间经常打架骂人,做错事后老师若过问,就会大吼大叫扰乱课堂秩序。该同学纯属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于是,我常找他谈话,引导他为班级做公益事,教育他和同学友好相处,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并告诉本班同学要有集体意识,多帮助他的学习与生活,鼓励他好好学习。还紧密联系科任老师,关照他的学习情况。让班干部勇于抵制其不良行为习惯。让全体学生管理“问题”孩子。经过我不厌其烦的教育,现在他已成为我班表现有进步的特殊学生。

2.采取“扬长+避短”方式,增添信心奋发向上。太阳可人之处在于它的光辉,“问题”孩子的可人之处在于他的闪光点。因此,我努力观察和发现,寻找“问题”孩子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上的火花,然后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效果。我曾教过的李某,他学习基础差,导致无心向学,是全校的“打架王”。他经常欺负低年级学生,让低年级学生在“老地方”等他,并交上五元钱,算不受欺负的“照顾费”。我经常耐心教育他,发现他好胜心强,心直口快,体育成绩不错,于是,我让他在比赛项目中获得名次,为班级争光。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教育他努力学习,向赛跑一样也冲在前面。我还观察到他力气大,我让他扛生态水,搬运书本,背花园的杂草,让他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之后,我常和家长联系,让家长督促他完成家庭作业,搞好预习和复习。一学期下来,该同学的成绩上升了许多。同学们也对他另眼相看。让他再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创设“亲情+友情”氛围,浸润心灵加以引导。一个人的成长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教育好学生,转化“问题”孩子,创设一个健康良好的班集体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健康良好的班集体则是充满亲情和友情的。我每接一个班,首要的任务就是给孩子们以亲情和友情。这样,“问题”孩子在良好的氛围的影响下,既有助于改变不良的思想行为,又可以让“问题”孩子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并促使他们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每接一个班,我都是以活动来感化引领孩子主动地去接受教育。经常组织各种中队活动,如,“小手牵大手”“感恩老师”“夸夸自己我最棒”“团队中你我他”等中队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让“问题”孩子摘掉了“问题”的帽子。

只要用更多的爱去滋润“问题”孩子的心田,这些迟开的花朵一样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百步小学)

上一篇:巧借文中图画让阅读教学走向精彩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