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本效益基础上的企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时间:2022-04-10 07:16:35

论成本效益基础上的企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人们对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上的争议。在会计计量属性选择上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还是公允价值计量等相关话题成为了的热议的焦点。回顾会计的发展的史,我们可以看到,做为计量属性在选择上是随着商品价值使用的复杂性而引起变化 。 因此,以成本效益为基础来选择会计计量属性问题,对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有着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会计计量属性的分析谈基于成本效益的角度选择会计计量属性。

关键词:会计计量属性 成本效益

一、 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确认和列示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 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有:成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理净值,现值,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还提到,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的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历史成本,企业在历史成本的计量下,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买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等价物。在历史成本下的后续计量中,除了个别的计提减值准备外,其账面的数据基本保持不变。历史成本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企业的资产的形成或负债的产生都是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二是它具有明显的实务特点,是现实存在的,有充分论证的能够捕捉到的现象。

重置成本,在该计量属性下,资产按照购买相同或者相似支付的金额计量,站在重置成本上看币值稳定的假设,这是对历史成本的挑战,在价格变动时可以避免虚增的收益。

可变现净值,是指按照正常对外销售中所能收到的的金额或者等价物扣减该资金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和销售费用及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是指企业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金额计量,这是一种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及数额和不确定性,它是对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的反映。也是计量的最高要求。但是由于折现率的选择上存在着主观因素多,难以保证其可靠性。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当然是以公平交易为前提展开的,这是一种动态的模式,时刻都将资产与负债的真实价值反映在账面价值中去。而公允价值的确定,普遍认为当市场有序时,市场价值可以看作为公允价值。在后续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相比,关注点程度要求更高。

由此可见,每一个计量属性的存在都有其合理客观性,在成本效益的基础下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也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的要求的权衡。

二、成本效益

是指在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状况下,会计信息供给花费的成本和需求之间要保持恰当的比例,保证会计信息提供的效益超过所付出的代价,否则应降低会计信息的供给的成本。商品即有其本身的价值也拥有其使用价值,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价值是具有确定性的,市场价格是通过商品交换中将其价值通过价格的形式转变过来的,一般来说衡量成本与效益最好的手段是市场价格。

三、成本效益基础上的计量属性的选择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与转型时期,虽然金融危机已离我们渐远,但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卷土归来,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关键。

首先,从成本角度考虑会计量属性。一方面从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等前期研究与分析中所付出的固定成本,这是可以由各种属性分摊的因素。另一方面从准则制定后,确定了会计计量属性的每一个会计主体在使用中需付出的成本。

从效益角度考虑会计计量属性。选择会计属性保证会计目标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可靠的、相关的、如实反映的会计信息是为会计目标的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越高,账面与实际价值就越吻合。从效益角度可以将不同的计量属性下产生的账面与实际之间的偏离转化出来。一般来说,历史成本下的计量,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或是商品的频繁地更新换代使得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产生偏离,成本的机械性决定了历史成本会经常与市场价格相偏离,偏离幅度会随着价格波动而增大,这也表明商品的更新幅度也在加快。账面记载的商品也就越贬值。但是,也应当注意到价格的波动是由市场是否有序来决定的,有序的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反之波动幅度较大。而科技的发达程度则决定了商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科技越发达,旧的商品越容易被新商品所取代。而当下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价值与价格上的偏离,当市场存在有序状态时,公允价值下的账面与实际的价值基本是一致的。当不存在有序市场,账面与实际价值的偏离幅度则取决于的会计的估值技术完善程度,而科技上的发达程度是会计估值技术是否完善的重要保证。

其次,注重混合计量属性的选择。采用混合的计量属性减少因单一属性的局限性带的影响。在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于那些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允价值而采用现值的确认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与指导,而将主动权交给企业的会计人员去判断,显然是缺乏依据的。混合计量即保留了历史成本所具备信息的可比性特点,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带来了稳定的空间。同时它也不否定公允价值下的金融工具和套期交易下的计量,这是一种折衷的计量选择方案。是出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达到真实、可靠、完整。

参考文献:

[1]段安民.成本-效益视角下我国企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4月30日

上一篇:我国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