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及对策

时间:2022-04-09 09:27:56

浅谈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及对策

摘 要 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沉默这一现象在英语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学生的沉默说明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和师生交流的消极态度,这将严重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文章从几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沉默现象 对策

相信很多英语老师都在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上课时大部分学生总是习惯性地低头做笔记或者自己看书,不愿与老师交流;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是简单的问题

也不愿意开口;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出沉默、参与的课堂互动少、甚至没有课堂互动;教师话语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时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无声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被统称为学生的课堂沉默。从广义上讲,它可以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沉默现象。而本文中要谈论的课堂沉默是从狭义上论述的:即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沉默行为。在课余的访谈中,许多学生都坦言自己很想学好英语,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又害怕参与课堂互动。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往往采取回避策略,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而教师对待课堂交际中学生沉默的态度与方法直接关系到其教学效果,因此这一现象应该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与反思。

一、课堂沉默含义

SavilleTroike(1985)指出“除了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沉默的含义必然是含糊的并且可能被误解。”同样,学生的课堂沉默的含义也是模棱两可的、甚至令人捉摸不定。学生的课堂沉默可能是学生思考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沉默,也可能是学生上课走神的沉默。学生课堂沉默可能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友好、接受,也可能是对教师的蔑视、敌意和冷漠,对教师权力的认同或无声的反抗。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可能是有意的、相关的,也可能是偶然的、无关的。

二、学生课堂沉默原因

1.被动的学习习惯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影响着外语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默默地做笔记,课堂教学时间往往被教师话语占据。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遵守课堂纪律,

好好听讲,理解和领会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师被认为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很少主动发问,很少说出自己的

想法。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久而久之,学生潜意识里学会了这种“应有”的课堂行为,养成了“沉默”的课堂习惯。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早已成为

习惯,一旦学生在口语课堂上被要求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参加表演等教学,学生往往感觉很陌生,即使学生有参加讨论的愿望,

往往也会感觉不适应,不愿意主动参与。

2.自我观念

学生的自我观念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行为有着密切联系。所谓自我观念就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自我观念可视为个人对自己多方面综合的看法,既包括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看法,也包括个人从目标与理想的追求中所获得的成败经验,以及对自己所做的正负评价。自信心是对自我观念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现90%的学生承认:“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这致使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时患得患失:一方面,由于语言水平的局限,学生很难将思考表达为言语,因此学生总是担心犯错;另一方面,学生想要通过发言获得师生的认同,同时又害怕引起负面评价,害怕被批评指责,这种矛盾的自我观念往往导致学生的犹豫不决,在课堂教学中保持沉默。

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学习者比内向的学习者更可能参与口语交流。性格内向的人一般被认为很害羞、胆小,具有深深的自卑感。当他们在公共场合发言时,他们还会因为害怕、恐惧、而什么也说不出来。由于性格内向,一旦被要求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往往会有恐惧、焦虑心理,并常常伴随生理反应,如脸红、出汗、发抖、头脑空白,强烈的窘迫感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甚至一言不发。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错误就是失败,因而追求正确答案,不能容忍自己犯错,不愿意冒险。然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学习者只有通过不断尝试、犯错、纠错才能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由于担心教师的纠错会让自己丢面子,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保持沉默。

3.教师话语失当

首先,教师教学节奏过快,课堂容量太大,且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者直接代替学生回答,学生在仓促之间就会出现茫然无措的沉寂状态。其次,在话题的转换过程中,如果教师教学话题的内容前后关联性不强,教学时间中断太长,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密,逻辑跳跃性过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也会出现教学的沉寂。另外,有的教师易于出现过激情绪,或者在学生回答出错之后说出过激的话语刺伤学生,这也可能导致课堂交际的失败。

三、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

在如何看待学生的课堂沉默问题上,教师的观点各异。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课堂沉默是对课堂教学的否定,教师需要反省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课堂沉默是学生无声的抗拒,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是自己教学的失败;而有些教师则习惯了学生的课堂沉默,认为这样最起码维护了课堂纪律,维护了教师的尊严,所以干脆对学生的沉默听之任之、任其自然。笔者认为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有失偏颇的。我们必须承认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同时教师却绝不能对此听之任之,

而是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1.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课堂活动交流话语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所占的比率高达20%到40%,教师所选择的提问方式对学生和课堂师生的交流所起到的影响非常重要。根据Tsui(1995)的观点,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目的主要包括:

(1) 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一个检测;

(2) 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3) 有助于教师控制课堂纪律;

(4) 使学生直接学习某个语言点或有更多的机会操练目的语等等。

鉴于上述所提到的几个方面的重要性,教师提问技巧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与决定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提高教师的提问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了。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思考、推理以便作出正确判断,找到答案。因此,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学生长时间沉默,教师就应该反思:是教师的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还是教师的指令表述不清晰,学生弄不明白?在很多时候,教师对问题的修正的艺术是相当重要的。

2.创设英语教学语言的特色

教学语言(teachertalk)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又称为教师语言。一个教师课堂语言的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教师基本素质的缩影(束定芳、庄智象,1999)。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工具,同时也是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本身。一般来说,英语学习者不但关心语言的内容,还关心语言的形式,包括教师所用的词语、句式、语调,甚至神情和语气。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

(1) 克服教学语言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即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否则学生听得糊里糊涂,当然就无法作出适当的反馈。

(2) 简化英语教师的指令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布置任务时使用的语言(即指令语)应该力求清晰、准确、精炼。就语音而言,教师在给学生指令时,首先应获得的效果是让学生听清楚他所讲的话,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听力水平,将一大段较长的指令语一口气说给学生听,势必增加学生听力理解的难度;当学生无法理解所听信息时,就会失去耐心和信心。因此,减慢语速是教师简化指令语的手段之一(朱东华,2000)。有意识的停顿是教师将复杂的语言简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指令内容,教师可以在生词或难词前作较长的停顿,或者用一些单音节词,如“OK”,“right”,“good”,以及一些过渡语,如“eh,hmm”,来代替停顿,教师使用这些词旨在留出时间让学生跟上他的思路,填补停顿时间,以帮助学生消化已获得的信息。

为了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教师应多用普通而具体的词汇,少用专业而抽象的词汇,尽量避免含糊不清的指代,以免造成学生误解教师的意思或不能直接领悟教师所指。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英语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教师应该尽量运用精炼、清晰、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使指令语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为了降低语言的复杂程度,以使学生听懂和理解教师的指令语,教师讲解时应该多选择简单句或并列句。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句子越长,理解的难度就越大,教师要灵活调整句子的长度。

(4) 适当使用母语。专家指出,母语的适当使用还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母语和外语各自的特点,从而排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母语干扰(何广铿,1995)。我们知道,学习英语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者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母语系统的影响是造成错误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能在适当的场合,结合英语学习的内容,用母语简单讲授英、汉两种语言在某一结构、某一用法上的差异和特点,学习者将会了解并明确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上要注意的问题,他们在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时,可以避免受母语的影响,少犯一些错误。不应该一味的强调全英语教学,这应该是一个“过程”和“结果”的关系问题(黄国文,2000)

3.授课方式多样化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真实课堂交互环境及和谐的课堂气氛。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到现在倍受推崇的功能交际法,教学方法可谓层出不穷。任何教学方法都存在着优势和缺憾。选择时应本着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环境,最大可能地满足学习者需要的原则。备课时,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紧密联系当前实际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课文奥黛丽•赫本时,可以先播放《Roman Holiday》作为开场白,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采用启发式、练习式、复习式等多种方式进行提问,就有可能引导学生。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多样化,不能只是一味地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师一言堂只会加剧学生的课堂沉默。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采取相对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沉默。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如全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教师还可采用不同的课堂活动方式,如演讲、表演、辩论等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力度,减少消极的课堂沉默。同时,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焦虑,激发学生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积极的自我观念

课堂沉默的学生往往具有消极的自我观念,而积极的自我观念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课堂沉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意识到课堂互动、课堂参与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思考和发言,锻炼学生的“公开说话”能力。针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感。学生作为课堂成员,其存在对于整个班级而言是重要的、有意义的。学生的重要感主要来自于教师与同学的接纳,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接纳。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发现自身优点。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就感。不管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如何,教师都应该支持和鼓励学生,让学生课堂参与的过程体会成就感。教师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符合其能力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参与课堂互动。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树立信心,促进自主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意志品质方面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歧视,相反,更应给他们以格外的关照,用亲切鼓励的语言并用放大镜的形式夸大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

5.加强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促进彼此间的了解与信任

要改善课堂交际中的“沉默”现象,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应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以各种形式于课堂或课后与学生沟通,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反馈到教学当中,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鼓励外向型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多注意内向型学生,并妥善平衡两种性格学生的关系,力求避免造成两极分化。给内向型学生更多的机会,更多鼓励和表扬,引导外向型学生帮助内向型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教师在时刻关注自己、爱护自己,从而心理上受到极大鼓舞,大大地激发自信心。教师的天职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除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试图通过课外活动与学生交流彼此对学习、生活以及整个世界的态度与看法,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更好地适应学习与生活。

6.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和语言输出的可宽容性。

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是指教师输入的语言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否则学生会因听不懂而产生抵触情绪。克拉森的自然主义教学论认为,教师是外语课堂中目标语最重要的可理解的来源。课堂时间主要用于提供语言习得输入(devoted primarily to providing input for acquisition),教师是这种输入的第一生成器(the primary generator of that input)。他要求教师仅靠语言的输入而非通过其他线索让学生理解。

语言输出的可宽容性是指对学生语言输出中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过多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会加剧学生的紧张心理和自卑情绪。二语习得理论表明,语言输出错误是语言习得的一个过程,通过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能够判断学生当前的语言水平。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使他们认识到:错误对学习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犯错误既是儿童习得母语,也是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所采用的一个策略(Corder,1967)。出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不犯错误就不可能进步。在纠正错误时,以帮助学生提高为目的,采取友善的态度才能取得学生的配合。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安全、温暖、信赖、理解、和谐的情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思维空间,学生不是处于被动地位,而是自由自在表达自己。教师对他们的需求、思想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了解、理解并真诚地参与其中,才能打破课堂的沉默局面,使课堂呈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玉红.2002.英语课堂交际中的“沉默”现象析[J].外语教育.2002.1

[2]束定芳,庄智象.1996.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朱东华.2000.简化英语教师的指令语[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12):11―14

[4]陈诗颖.2003.正确解读课堂教学中的沉默现象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1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学)

上一篇:抓好五大注意 让学生能说会道 下一篇: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