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时间:2022-08-19 02:27:04

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内容概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确能对学生学习效率产生影响这一论点,从动机、态度、兴趣三方面逐一论述,在论述每一方面的同时还列举了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例子,从而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动机 态度 兴趣

众所周知,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两类:一、智力因素;二、非智力因素。所谓的智力因素就是个体的IQ(智商),IQ分数的高低大约只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1/3,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少部分可以用IQ解释以外,还要用其他因素来解释,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接待过这样的家长,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IQ处于中等或以上水平,可是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成绩未与IQ成正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该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了学习效率。

如果智力因素指的是学生IQ的高低,则除了IQ以外,凡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一、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首先,学习的动机是认知内驱力,即人对获得知识本身的愿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人类生来就有求知的需要,例如: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断地向成年人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好奇心在进入学校后,如果得到适当满足,就会发展为推动学生学习持久的动力。

其次,学习动机也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步发展的自尊,要求得到同伴或集体的认可,这种需要能推动学生的学习。

再次,来自外界的称赞(老师、父母、同学),也会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是一个不易掌握的部分,这主要是中英文之间的差异所致。我在教授虚拟语气的语法课时就尝试运用了动机这一“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虚拟条件句就是对现实条件的一种虚拟假设,所假设的条件一般不符合事实或与事实相反或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根据时间的不同,虚拟条件句可分为三种,即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及与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结构如下面的图表:

在中文教学中是没有虚拟语气的,更何况是在条件状语从句中,学生不易理解语气的虚拟。他们熟悉的是if引导的真实条件句:

If+主语+一般现在时,

① 主语+情态动词+动词原形

② 主语+will+动词原形

③ 祈使句

如果一上课就呈现此表,再将其结构一一论述,学生极易混淆它的三种用法,同时会感到十分枯燥乏味,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何况在短短的45分钟里,并且在学生对此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掌握虚拟条件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在上这节语法课的前几天就为这节课埋下了伏笔。利用每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给学生出两句中文翻译英文的句子,当然这些句子都要用到虚拟语气。如:

1.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2. 如果我是你,现在我就会更加地努力学习。学生们翻译为:

1. If I am a bird,I will fly freely in the sky.

2. If I am you,I work harder now.而正确的翻译为:

1. If I were a bird,I would fly freely in the sky.

2. If I were you,I would work harder now.我及时纠正了他们的错误。学生们立刻表示疑惑或不解,因为这和中文有很大的差异,和以前学过的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条件状语从句不用一般现在时?主句为什么用过去将来时?如果从句用过去时I应和was相配,为何用were,这难道不是语法错误吗?你是用英语中的哪种句型来翻译的?

我告诉学生这是英语有的虚拟条件句,和我们以往所学的真实条件句不同。学生们对这种句型很好奇也很感兴趣,课后纷纷查阅相关的语法书,并主动提前自学起来,并向我询问自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到我再出这样的翻译句子时,那些提前自学的学生就能较正确地将此类句子翻译出来,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高度的评价。从他们的脸上我能看到兴奋、自信和自豪。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班投入到虚拟语气的学习中。

到了上虚拟语气的那一天,不用说这节课上起来很轻松、很顺畅,反馈练习的正确率也很高,学生们在课上的表现很活跃。我初次尝到了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这一“非智力因素”在语法教学上的甜头。

二、学习态度对学习保持的影响

态度对学习的影响,实际上可以归结为态度结构中的动机因素和认知因素的联合影响。若新学习的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信念得到证实和支持,会给学习者带来满足感,由此会激励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反之,若新的信息与自己的原有信念相冲突,学习者会对新观点持怀疑、否定的态度,这样他就不会仔细钻研新教材,甚至不愿意去听和读新材料,拿起书就反感,由此而阻碍新材料的学习,学习就无效率可言。

在英语教学中写作是一大难题,主要是因为这是对学生单词拼写、短语运用、语法、句子结构、修辞等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很多学生由于生词量不够,都很畏惧,怕写、怕出错。如果刚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作文题目,还有100字的要求,学生则会无从下手,作文的质量一定不高,甚至会失去继续写作的信心。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采取了如下措施:每天让每位学生在英语作业本上写五句英文句子,内容不限、长短不限。可以模仿书上的句子,也可以自编。开始一阶段学生写的句子都很简单。如:I like reading books every evening. My hobby is swimming.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after school.甚至错误百出。我从来不批评他们,而是在帮他们订正错误的同时,发现中间的闪光点给予高度的评价,在全班表扬每位坚持每天写句子的同学,并选出好句让学生读给大家听。由于每天布置写的量不大,学生们渐渐地养成了写句子的习惯,他们所写的句子也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漂亮,在他们的句中常常能看到that,who,which,when,why,where等引导的定语从句;that引导的同位语从句;though,so that,even if,as if,no matter how等引导的状语从句;还有非谓语动词和独立主格。

经过几个月的坚持训练,学生不但不反感写句子,还养成了每天写句子的习惯,学习态度越来越认真。接下来让他们写一些60字左右的小文章,他们一点也不抵触,很轻松地接受了,作文的质量也不断提高。这种一开始降低难度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

学习态度这一“非智力因素”的确提高了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效率。

三、兴趣对学习效率的影响

兴趣通常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指个人对活动过程或活动对象本身感兴趣,如饥饿的人对食物感兴趣;儿童对游戏感兴趣,因为食物和游戏本身有满足和强化作用。

间接兴趣不是对活动本身或活动对象感兴趣,而是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其满足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活动结果所带来的价值。

英语中的谚语(proverbs)经常是单选题的选项,英语谚语有时候不能简单的从字面上来判断它的意思,加上英语谚语很多,如果教师把谚语打印出来让学生强记,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法。这样只会让学生反感,甚至抵触。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呢?

我尝试了以下的方法:我先把常用的谚语总结在纸上,然后让学生自选其中的一个谚语作为正确答案编一个单选题,每节英语课前请两位学生将自编的单选题抄在黑板上,上课时利用三四分钟的时间请出题的学生当临时老师,指挥全班同学找出答案。例如其中有一题:

Last term I always got up early and studied hard every day,as a result I passed the final exam.

A.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B. No pains,no gains.

C.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D.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出题的同学认为答案是No pains,no gains.有些学生认为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也可以,还有的学生认为由于题出的不严谨,才会产生出两个答案。这一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很快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因为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对此活动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准备,两个月后,他们不但掌握了大量的谚语,还学会了一些出题的技巧、解题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动机、态度、兴趣这三种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对英语学习由有感觉,有兴趣,转为乐趣,继而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激发自我探究的动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曹荣苏.2006.中学生英语语法教程[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译林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英语课堂上的沉默现象及对策 下一篇:化学解题中的“视角”艺术――转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