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培育研究

时间:2022-04-09 04:27:07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培育研究

摘 要: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 幸福感 途径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所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幸福包括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

1.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都有些微相关,低收入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经济状况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产生一定影响。

2.社会支持

心理学家认为,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社会支持度较高的个体幸福感水平也较高。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各指标均显著相关;同学支持、家人支持和参加活动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同学和家人支持对正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同学支持、家人支持、倾诉方式和参加活动对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3.自尊与自我效能感

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低收入大学生的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个体自我接纳和自我满意程度的自尊对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但其对非贫困大学生同样也有显著影响;而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没有影响。

4.人格

外向性与神经质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显著相关。并且人格外倾性越强,幸福感越高,神经质倾向越强,幸福感越低。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幸福感的培育

1.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同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如认知能力、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等觉知;是个体对自身的价值的觉知;以及个体对自身应该成为和可能成为怎样的人的觉知。不论是自我意识的概念,还是自我意识的内容,都深刻地向人们说明自我意识与幸福感的相关性。因此,要培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

2.缔造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决不是人与生俱有的,是后天培养发展的结果,离不开人后天的努力。要学会自信自立自强。由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困境,使得他们有时相对较为自卑,在一些事情上缺乏自信。因此,他们首先要学会自信,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其次要学会自立。国家和社会虽然从不同层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他们应该克服依赖心理,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最后要学会自强。

3.积极创造良好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能够使人们产生积极的幸福体验。如果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幸福感。经济生活的困境、心理的自卑、就业的压力等,都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使他们处于焦虑、紧张、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中。因此,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使自己体验到幸福感。

4. 预防和调适挫折心理

第一,要正确认识挫折。人生难免有挫折。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首先要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从而在心理上打好遇到挫折的预防针。当挫折真正来临时,能够正视并积极应对挫折。刚时,要积极发挥挫折的正向功能。挫折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给人以磨难,另一方面也给人以奋进。我们要发挥它给人以奋进的功能,促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了改变境况而奋斗,磨练他们的性格和意志。

第二,建立心理预防机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建立起心理预防机制,化挫折为无形。一是提高心理挫折容忍力。挫折容忍力的提高可以使其勇于向挫折挑战,甚至是越战越勇。可以通过抗压和意志的磨练来提高心理挫折容忍力。二是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产生挫折的原因有主客观之分。在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时,要对主观和客观原因进行全面地分析,不能偏废其一。三是自动调整目标。抱负的难以实现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因此,他们要学会对抱负的实现进行评估,并对实现过程进行及时的总结。

5.推动社会力量的资助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不仅需要国家力量的维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发挥社

会支持对幸福感的作用。新阶段,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困虽然有很多的社会力

量参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但力量还不够壮大且未成系统化,缺乏一套

健全的制度,影响资助政策的连续,最终使得幸福感体验遭遇断裂。

一方面积极动员各种资助力量的参与。一是促进个人参与。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向这些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可以通过校友会、同学会、QQ群、论坛等现实与虚拟的交流平台来促进他们参与。二是动员企业参与。动员一些企业利用自身的优势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岗位。三是寻求非营利组织援助。非营利组织的资助方式主要是设立基金会。通过向非营利组织提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信息,以寻求各种基金会的资助。另一方面创设促进资助力量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宣传先进典型。通过对先进的资助个人、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宣传,起到舆论引导、带头示范、榜样模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互助氛围。二是规范资助体系。

参考文献

[1]罗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

[2]苗元江.影响幸福感的诸因素[J].社会,2004,(4).

[3]李幼穗.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吴淑凤.和谐社会下影响社会幸福感形成的四个维度理论与经验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6,(7).

上一篇:房地产管理中的房产测绘探析 下一篇:关于路基土石方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