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在那里

时间:2022-04-09 09:42:41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记者董倩对他进行了专访。董倩问:“您幸福吗?” 莫言回答:“我不知道。”董倩引导:“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 莫言回答:“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生命之所以可贵,不在于生命本身,而在于生命承载着追求幸福的价值。面对“您幸福吗?”这个问题,如果您回答“我幸福”或者回答“我不幸福”,恭喜你,因为至少你还有对幸福的感知能力,还会去追求幸福。

联合国2011年的一份包括156个国家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显示,丹麦成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中国内地排名第112位。过去,我们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多归结为“穷”。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腾飞了,收入水平提高了,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了,社会保障也逐步健全了,国际地位也提高了,可又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幸福不起来呢?

幸福是客观的,它有具体的指标与指数,可以衡量,教育、健康、环境、管理、时间、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社区活力、生活水平等。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物质享受上,设定在GDP上,但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很多人的收支难以平衡,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我们在为入学、升学、就业、成家、买房、养家、看病、养老等等而忙碌,所以我们总感觉寂寞、无聊、迷失、彷徨、浮躁、焦虑、抑郁……

幸福又是主观的,是人们对生存世界、生活情景意义的判断,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关于幸福的诠释,很多时候它只能意会言传而无法量化,它与我们的幸福感知能力密切相关。是什么让我们的幸福感知能力钝化了呢?应试教育的压力,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无所不在的竞争与攀比,无处不在的“哭穷”、“抱怨”,让我们的灵魂难以找到可以栖息的精神家园。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我们没有感觉到幸福;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我们没有感觉到幸福;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没有感觉到幸福;即使“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很多人还是感觉不到幸福。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靠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一个失去味觉的舌头体会不到美食的味道,一颗麻木的心无法感知幸福的滋润。你幸福不幸福,幸福就在那里,很简单,无所不在,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去感知,去捕捉,去享受。

上一篇:抓住机遇 转变观念 迎接挑战 下一篇:防止与转化“物理学困生”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