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文写作比较教学法例谈

时间:2022-04-09 09:08:41

高职应用文写作比较教学法例谈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多个文种写法的事实,提出了比较教学法,并通过举例的方式着重从近似文种的比较和对应文种的比较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写作;比较教学法

“比较”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就是将具有明显差异或相似性的两个事物互相进行比照,充分表现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各自的特点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令人一目了然,也即人们常说的“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效运用比较教学法,通过文种之间的异同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各文种的写作要领,同时又能拓展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教学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中,比较教学法有多种形式,如整体比较法、局部比较法、正误比较法等,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近似文种的比较

在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中,有些文种因实际用途的相似性造成了学生的混淆不清、捉摸不定,因此可采用比较教学法加以区分。

(一)公告和通告

在公务文书中,公告和通告是极易混淆的两个文种。他们的名称中都有“告”字,都属于知照性文种,兼具内容的重要性、受众的普遍性、行为的约束性和语言的庄重性等特点。具体说来,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而通告适用于公布人民群众、机关团体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通过分析比较,其两者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 权限不同。公告的发文权限很高,其发文机关一般是国家的高层领导机关或授权的专门职能机关,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公告》。而通告的权限则低一些,任何党派、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可以通告。通告可以涉及国家的法令、政策,也可公布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务,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整顿交通运输秩序的通告》。

2. 重要程度不同。公告涉及的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法定性。而通告则宣布一般事项,常涉及有关人员应遵守或知照的具体事项,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和约束力,但其重要程度和影响力不及公告。

3. 受文对象不同。公告的范围是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告知的对象非常广泛。而通告仅限国内的“一定范围”,受文对象是作者统辖范围内的群体,人数上要少得多。

4. 形式不同。公告一般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通告除了上述方式以外,还可用文件或张贴的方式。

(二)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是经济文书中常用的两个内容,它们都以市场为特定对象,都要求快速反映市场变化,都是市场调研成果的集中体现,所以它们兼具真实性、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正因二者有着极强的关联,所以学生们在经济文书写作中,常常混为一谈,造成了文种使用不当的不良影响。

具体来看,市场调查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市场商品供应与需求信息、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等进行搜集、记录、整理、分析,从而得出合乎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结论而形成的书面报告;而市场预测报告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市场供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市场供求变化规律,对未来的市场供求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推测和判断而形成的书面报告。二者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 写作目的不同。市场调查报告是将已知的市场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市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把握规律,使企业销售行为和外部市场相适应,因此其目的是收集记录和研究整理市场信息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市场预测报告则是对市场历史和现实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及时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变化,其目的是为领导制订经济管理决策,同时开拓产品市场,使企业能有效掌握生产经营管理的主动权。

2. 内容重点不同。市场调查报告侧重于对市场历史和现状的客观反映,目的是及时正确地了解情况、掌握信息,重点在于调查。比如市场经济需求调查、竞争对手情况调查、市场营销活动调查等。而市场预测报告侧重于研究市场的未来,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着重揭示未来的趋势,其重点在于预测,因此它的材料允许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市场预测既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宏观市场预测,又有企业单位的微观市场预测,从具体预测内容来看又包含市场需求预测、市场占有率预测、新产品开发预测等。

3. 表达方式不同。市场调查报告强调资料的准确可靠,因此在选用系统、完整的事实和数据时需要“说明”情况,在提出措施建议时需要“叙述”、“议论”问题,所以市场调查报告是叙述、说明和议论的有机结合。而市场预测报告一般采用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叙述要简明扼要,议论要鞭辟入里,因此在行文过程中运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以增强说服力。

此外,请示和报告、述职报告和总结、祝词和贺词等也都是近似文种,同样可用比较教学法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二、对应文种的比较

有些文种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即“有A则有B,没B必没A”,我们也可运用比较教学法将两者进行鉴别分析,便于学生正确掌握二者的写法。

(一)请示和批复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或指示的公文;而批复则是答复下级机关请求事项时使用的公文。有请示才有批复,二者一一对应。其具体差异有以下几点:

1. 行文方向不同。请示的目的在于请求上级批准、指示,所以从行文方向上看属于上行文。而批复刚好相反,是对下级机关请求事项给予答复,所以它属于下行文。

2. 内容重点不同。请示的写作重点在于请示事项,要求“一文一事”,多事多文。而批复的写作重点在于批复的意见,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应态度明确,再作具体指示。因批复是答复下级部门的“请示”,所以它也是“一文一事”。

3. 结构安排不同。二者皆属公务文书,所以完整的标题都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不过,行文中二者的主送机关和制发单位刚好相反,如制发单位某区朝阳中学向主送机关某区教育局呈送《某区朝阳中学关于增拨教学设备款的请示》,某区教育局回复《关于朝阳中学增拨教学设备款的批复》。

另外正文部分,请示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结语一般用“以上意见妥否,请批示”的惯用语结束。批复的正文由批复引语、批复意见和批复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的首句应写明针对批复的对象,如“你们《关于朝阳中学增拨教学设备款的请示》(某字[2009]17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接着是批复内容。结语一般用“特此批复”、“此复”结束。

(二)计划和总结

计划和总结是大家熟知的一对对应的事务性文书。其中,计划是某一个单位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或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的一种文书;而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回顾分析,从中找出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以指导今后工作实践的一种文书。他们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1. 写作目的不同。计划是为完成未来的某项工作而制订的,需要预先对这些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让人们明确“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完成”和“预期目标”,因此计划是完成工作的有效前提和保障。总结是对前一段时间工作情况的反映,它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研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所以总结是对前期工作的检查和回顾。

2. 内容重点不同。计划用于指导未来,而总结则回顾过去。因此,写作计划要掌握三要素:目标任务(做什么)、措施办法(怎么做)、时间安排(何时做)。同时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提出建议,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总结则包括三部分:取得成绩(做了什么)、经验体会(做的怎样)、问题教训(存在不足)。当然,根据写作需要可以灵活安排,不必面面俱到。

3. 行文时间不同。计划是事前的打算与安排,而总结是事后的回顾与评价。所以说,事前写计划,事后写总结。

4. 表达方式不同。计划的内容,是人们在下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所以语言上要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主要使用叙述、说明两种表达方式。而总结要将近期工作具体详实地表述出来,所以语言上要求准确具体、生动流畅,主要使用叙述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 高雅杰、郝春生、杨国林,应用文写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洪新军,高职应用文写作文种比较法教学例谈[J],读与写,2011

上一篇: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故障分析与防范措施 下一篇:GDZS3060/2型圆振动筛在临涣选煤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