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4-09 12:18:29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摘要:近年来长江上游的天然林保护、退耕怀林、防沙治沙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屏障的建设步伐;与此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阿坝州的生态屏障建设为例。归纳并分析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生态屏障建设

一、生态屏障建设现状

阿坝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自1998年以来,该州积极响应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需求,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沙化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并取得了可喜成绩。到2007年,累计365.4万公顷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人工造林6.5万公顷,封山育林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21.3%提高到2007年23.6%;退耕怀林已累计达21.3万亩,退牧还草1970万亩,禁牧草原115万亩,休牧315万亩,完成人工种草74.27万亩,改良草地23.61万亩,建牧草种子基地2.75万亩;共治理水土流失582平方公里;治理沙化草原10.1万亩,完成鼠害防治220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85%左右。

生态环境的建设带来三大益处,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建设使沙化得到有效遏制,草场得到恢复,每亩草场产量提高了20kg,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使农牧民实现增收。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旅游的发展使该州的很多地方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比如社会福利、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以及价值观的变化等。但是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出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目标与群众生计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1.退牧还草与畜牧经济冲突在传统畜牧经营模式下,退牧还草缩小了可放牧的面积,然而牧民们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牲畜数量,这就相对增加了牧场环境的压力,加快草原“沙化”的步伐,呈现出牧民粗放型畜牧经济与退牧还草目标的矛盾。2.湿地保护与牧民利益的冲突。在阿坝州的若尔盖,有关部门采用人工降雨来保护湿地、增加湿地面积,这与牧民储备干草越冬是相冲突的,干草浸蚀在水里严重损害了牧民的利益。3.天然林保护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在地理位置偏僻,能源欠缺的山区,农民生活燃料来源非常有限,于是农民偷偷上山砍柴,经半年或一年的风吹日晒变旧以后,才把木柴或木材运回家。这种现象在农区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是生态林面临边保护边破坏的尴尬境地。

(二)草原“两化三害”(即草场退化、沙化、鼠害、虫害和毒草害)问题仍很严重。

目前,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治理草场沙化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沙漠化的治理速度远跟不上其扩散速度,比如以若尔盖为例,草地总面积1212.63万亩,“三化”草地面积已达950万亩,占可利用草地的97.1%.其中退化面积43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4.20%;沙化草地92.97万亩,占可利用的7.6%;潜在沙化91.5万亩,并以每年11.65%的速度递增,与1999年沙化监测数据相比,全县沙化草地增加了6.46万亩,可见沙化总体是在增长。鼠虫危害面积800.5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66%,受沙漠化威胁的草场面积达203.65万亩,危及30个村庄,目前只有2万亩得到有效治理,这严重制约了该县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人水非和谐问题。

在长江上游阿坝州的很多地区,安全饮水问题突出,人水和谐还将是一个么梦。因为:1.牧区人畜安全用水极度困难。这也是该州新农村建设中最突出、最棘手的问题。比如若尔盖州县的州级新农村试点村――红光村为例,全村共224户1094人,农村人口占97%,自来水到户率才50户,占22.3%.远牧点上牧民的饮水就更困难,人与牲畜常常争水喝,而且水质差,导致了一些流行时间长、覆盖面广的多发病、地方病,比如大骨节病等,严重影响着牧民的身体素质。2.农区的安全饮水问题。不是所有的乡村就像诗人所描绘的“依山傍水”或“小桥流水”那么美丽,民族地区很多乡村坐落在穷山恶水之中,人们的饮水非常困难,至今都没有得到解决。很多偏远的村落都吃山谷里流出来的小溪水,这水常常是浑浊的。在非雨天,牲畜在上游洗澡,人在下游吃“澡水”,还断断续续地夹杂着牲畜的粪便;在雨天,人民就喝纯天然的“混水”,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大骨节病的多发区。3.岷江断流问题。曾经的岷江是水量充沛,河水滔滔奔流、汹涌澎湃,而如今的岷江河段大段大段地断裂,据有关资料表明,水量偏小了50%;岷江上游的鱼类从20世纪50年代的40种下降到如今的16种,国家二级保护鱼类虎嘉宾已经在汶川河段消失10余年了,这些变化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四)长江上游世界遗产地的保护问题。

被誉为世界极品景区的九寨、黄龙是世界自然遗产,位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如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超负荷涌入,打破了生态的自然平衡,使生态逐渐发生变化。过去,无论在哪个季节去观光,水质清澈、水量充沛,但是现在由于游客过度进入,使九寨沟的部分海子、黄龙的部分彩池出现干涸现象。变化是局部的,潜在的危害是深远的。九寨黄龙的生态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撇开她们的旅游经济效益不谈,也姑且不说她们对长江下游的影响,我们就拿成都来说,她们直接影响着成都平原的水源问题、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一体化进程问题以及人居环境最佳等目标的如期实现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取决于长江上游譬如九寨、黄龙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长期补偿机制

长江上游区域为了给下游一个良好、安全的生态系统,使其发展受到一定制约。但是由谁来补偿长江上游区域的发展机会呢?因此我们呼吁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来缓解和协调生态建设目标与农牧民生计的矛盾,以便更好地保护长江上游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对森林的管护力度

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包括对生态林、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地保护的监督。在加强生态林的管护力度时,首先要着手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在农村大力普及沼气的建设的使用,推广太阳能的运用,能源问题解决了,农民自然不会上山砍柴,使生态林得到自然保护。对后两者的保护,主要是要控制游客的流量,权衡生态的永续利用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安全用水基金组织

长江上游区域因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发展受到了制约,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尤其是饮水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问题。因此我们的政府或社会应该在该区建立一个安全用水基金组织,解决农牧民的用水问题,有效避免诸如大骨节病等多发病、地方病,确保农牧民的健康用水问题。

若要实现长江上游的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首先必须游侠解决以上问题。

参考文献:

陈国阶.处理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八个关系。科学新闻。2003年第7期

上一篇:高校共青团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创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