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港打造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时间:2022-03-17 05:55:08

重庆港打造 “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重庆作为我国长江上游的重要沿江城市,其港口物流发展水平依托于整个长江黄金水道的繁荣而不断提升。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通航条件优越,沿江产业聚集,内河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除了广西有海岸线以外,真正能发挥水运作用的只有重庆。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建设中心的大背景下,全国正在掀起建设“航运中心”的高潮。为此,重庆将在“十二五”期间抓住建设航运中心建设的机遇,提出发展“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目标。

发展的新契机

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国家大力支持、世界贸易的出现、区位优势、集装箱枢纽港口、全球化港口运营、功能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成熟的航运市场、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政策等直接相关。其内涵是一个城市的概念,其所在城市必须是国际化港口大都市,取得众所公认的航运枢纽地位,并以其作为主要依托和中心平台拓展功能,进而向周边区域乃至全球施加辐射影响;主要内容是航运市场、航运产业和航运服务体系;核心是将航运行业提升到航运产业的高度系统发展;最终目标是主动参与资源与生产要素在国际国内的综合流动与配置。

国际航运中心的资源配置功能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航运资源配置,成为全球或区域内生产与服务管理控制中心,主要通过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龙头企业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配置航线、航班和航运服务网点。二是产业资源配置,主要通过枢纽港建设,吸引临港产业资源的集聚,以及通过集疏运系统建设和物流辐射能力,引导产业梯度转移;三是贸易资源配置,主要通过高度开放的政策,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服务;四是人才资源配置,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包括航运及其相关人才),解决航运中心人力资源问题。

另外在具体发展模式上,从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来看,主要有四种:一是以伦敦为代表的兼具以提供航运服务和市场交易服务为重要内容的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二是以鹿特丹、汉堡为代表的以直接经济腹地为主要服务对象和本国外贸直达运输服务为主的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三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以国际货物中转及其相关服务为主的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四是以上海为代表兼具中转型和腹地型共同特征的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等。而这些模式多以沿海港口城市发展优势为主,以内河港口城市发展相对较少。因此,在内河优势下发展所谓的“航运中心”,实际上是对原有发展理念的丰富和拓展,重庆将其具体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重庆港口物流的优势

目前,重庆加快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港口、物流和产业”三结合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十二五”期间将沿长江干线规划建设涪陵龙头山等九大枢纽型港口项目。重庆市在“十二五”期间将沿长江干线规划建设主城寸滩、果园、东港、黄谦、涪陵龙头山、万州新田、永川朱沱、忠县新生和江津仁沱等九大枢纽型港口项目。九大枢纽型港口全部建成后,年货物总通过能力将达1.6亿吨,占全市的75%以上,将推动重庆市港口向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岸线资源的合理和有效使用。同时,还将加快推动重庆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物流枢纽,实现由传统型港口向服务型港口转变。

目前在支持重庆港口物流发展上,其综合运输发展取得重要的成绩。其中,高速公路四通八达,17条跨省公路连接云南、贵州、四川等周边5省;2010年前新建外环高速和连接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跨省高速公路;重庆是中国第五大铁路枢纽,9条铁路连接中国成都、长沙、贵阳和郑州等特大城市,2020年前实现12小时达到上海,8小时达到广州,1小时达到成都,4小时达到兰州;并且,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管道运输中心,已建成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和重庆-武汉输气管道,加快推进缅甸-中国昆明-重庆输油输气管道。更重要的是,重庆目前已有或正在建设多个临港物流园区,包括寸滩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和保税园区,远期规划面积14平方千米。涉及产业如信息技术、微电子、光电子、环保产业、生物工程、新医药、汽车及零配件等。

由此,对重庆发展“内河航运中心”可以认为是在长江上游地区,以重庆为核心,依托稠密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便捷的公路和铁路网以及高效运转的保税港区,沟通国内、国际市场,服务大西南,实现航运产业要素聚集、航运服务体系完善、航运市场繁荣规范,并以航运产业作为核心纽带,将重庆建设成为促进相关资源最佳配置、带动长江上游地区系统发展的国际化港口大都市。

“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

尽管重庆已经具备了建设航运中心的基础,但地处内陆,与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相比在诸多航运服务要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得到增强。利用三峡成库后形成的深水航道,拥有可常年停靠5000吨级及以上船舶的一大批现代化、成规模的集装箱枢纽港口,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

二是综合运输体系完善便捷。以长江深水航道,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管道、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便捷顺畅的现代化立体集疏运系统,发展“无水港”,成为西部地区运输组织管理中心、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

三是游轮旅游产业具备国际品质。重点发展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打造一批世界内河一流品质的豪华游轮,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游轮母港。

四是现代航运服务业发达。以信息、交易、咨询、金融保险、法律为核心,形成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配套服务的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形成大宗货物储运基地,工业半成品和制成品展示、采购、交易中心,为大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

五是航运政策高度开放。以支撑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优势,在临近港口的区位上设置国际物流基地,通过保税优惠、加工增值和离岸退税等政策服务,有效促进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出口加工和航运产业的发展。

在功能定位上,重庆与其他航运中心依托的城市相比,长江上游区域处于工业化大发展阶段,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将长时间以货物贸易和物流服务为主。近期主要有五大功能,分别是装卸和存储功能,水水和陆水中转功能,先进高效的港口物流功能,口岸、金融、信息等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旅游客运及游轮经济功能。远期向综合资源配置功能拓展。

发展目标

根据对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要求,重庆提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到2012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框架。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5亿吨、集装箱500万标箱。五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518公里,航道达标率80%。船舶运力达到500万载重吨,货运船舶平均吨位1500吨,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2000吨,以3000吨级至5000吨级船舶为主力船型。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的货物达40%,外贸货运量水运所占比例稳定在80%以上。基本建成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水运年综合产值500亿元。

到2015年,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初步形成。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8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700万标箱。五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700公里,航道达标率90%。5000吨级船舶成为主力船型;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货物稳定在50%以上;航运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水运年综合产值700亿元。

到2020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000万标箱。5000吨级单船及万吨级船队常年通行重庆长江水域。五级以上航道达到1952公里,航道达标率100%。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的货物达60%以上。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3000吨以上,5000吨级以上船舶成为主力,全面实现船舶现代化。水运年综合产值1000亿元。

重要举措

为更好促进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将采取各种举措,如组建重庆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健全和完善口岸综合服务系统,形成与航运相配套的集金融、贸易、口岸、法律、船代、货代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航运中心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无障碍”通关环境,建成集海关、检验检疫、铁路、航空等各类信息资源于一体的电子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建立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航运信息交换系统,扩大对周边省市的辐射和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九港”,分别是江北寸滩、果园、万州新田、涪陵龙头港、南岸东港、江津仁沱、九龙坡黄谦、永川朱沱及忠县新生等9个集港口装卸、物流和临港产业为一体的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物流枢纽园,促进港口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打造主城朝天门、丰都名山等支撑长江三峡国际精品旅游带的高档次旅游码头。建成以长江干线、嘉陵江和乌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干支联动高等级航道体系,推动长江干线小南海枢纽、嘉陵江和乌江全江渠化工程和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开发建设。

更重要的是,重庆将打造长江中上游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船队,充分发挥5000吨级主力船舶在长江上游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形成高密度的集装箱班轮航线,适应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企业集团,力争世界3家至5家国际性航运企业集团在重庆成立区域总部,成为重庆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提升水运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建设深入西部内陆“无水港”,全力打造沟通西北东部、西北中部、西南中部、西南南部四条综合运输大通道。重点建设成渝复线、兰渝、渝陕、渝昆、重庆至防城等高速公路;兰渝、渝昆、成渝城际、渝怀铁路复线等铁路干线。加快建设空港,打造重庆国际化航空枢纽中心。优化综合集疏运体系,完善港口与高速公路网、干线铁路的衔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航运中心辐射圈。

上一篇:港口拓展集疏运网络是趋势 下一篇:曹妃甸:天津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