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时间:2022-04-08 02:00:19

摘要:目的:观察利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的疗效。

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份-2013年3月份的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然后把他们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药物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来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别。

结果: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利用替比夫定来进行治疗效果良好,而且安全性也高,所以说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替比夫定 失代偿期 乙肝肝硬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4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25-01

由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而患的疾病为乙型肝炎。这种疾病一般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而且属于一种慢性的携带性的传染病。当疾病发展到失代偿期时,愈后就非常的差,治疗也基本上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若是肝炎病毒继续复制、肝组织出现纤维化的征兆,这样肝硬化也就将呈进行性的发展,而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合并患有肝肾综合征的机会非常的大,最终将导致肝衰竭,有少数一部分患者将继续发展成为肝癌。所以说对此病进行合理的治疗是非常需要的,而此次我们使用利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效果良好,现报告呈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从2012年1月份-2013年3月份我院收治的被确定为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的患者都是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的。8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7岁,年龄最小者为39岁,平均年龄为47.3岁。其中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1例。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这两组患者无论是在年龄、性别比例,还是疾病的分级方面都具有可比性,通过统计学检验得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两组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一般的保肝利胆、抗感染治疗、补充白蛋白等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给予患者替比夫定来进行治疗,每天每次口服600mg,疗程共进行六个月。

1.3 判定的标准。判定标准共分为三个,A显效:患者的自觉症状消失,在触诊时,肝区无压痛和叩痛,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指标有明显好转现象出现、通过B超检查显示肝纤维化有明显减轻的情况。B有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在叩击时肝区无压痛、无叩痛,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出现好转,而B超显示肝纤维化减轻。C无效:患者自觉症状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现象,肝区出现压痛和叩击痛,患者肝功能和肝的纤维化指标没有出现好转的现象,B超示肝脏无变化。我们此次规定显效和有效总称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17.0。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利用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别显著,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2例。而对照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而总有效率见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以通过应运核苷类的抗病毒药物来治疗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这将使肝功能得到改善,使疾病的进展缓解从而减少了肝癌的发生率,这是我国200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提出的。而替比夫定就是一种合成的类似于胸腺嘧啶核苷类的物质,可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2]。但是不破坏人体的聚合酶,所以说服用时安全性高,对人体伤害小[3]。而且有大量的临床试验也已经证实替比夫定的抗病毒作用非常好,而对乙肝的肝硬化的治疗效果的研究却非常少。而本次的研究正是针对替比夫定对失代偿期的肝硬化的治疗作的研究分析,效果非常好,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显效人数有23例,有效的人数16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5%,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仅为78%,且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失代偿期的肝硬化患者的病程会很长,而且一直不能治愈且治疗的方法也不是特别有效,仅仅能够使得症状减轻,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许多的心理问题,间接的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不但影响了患者本人的生活质量,更影响了患者家庭。所以说找到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是非常迫切的。利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的乙肝肝硬化在临床上是非常值得广泛使用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881-891

[2] Am arapurkar DN. Telbivudine a new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J]. World Gastroenterol ,2007, ( 13) : 6150 -6155

[3] 贾继东,李兰娟.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3-128

上一篇:谈如何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下一篇:浅谈我院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