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与行政法制监督问题浅议

时间:2022-04-08 10:00:09

依法行政与行政法制监督问题浅议

四、构建和完善我国现代的行政法制监督机制应遵循的原则

构建和完善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法制化原则。它是指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权力的确立及行使,都应有明确、具体的法侓规定。其基本要求是:(1)加强立法。即要为监督主体制定充分而完备的监督法规,其内容包括监督的职能目标、机构设置、权责划分、作用对象、裁量标准、惩罚手段、运行程序、协调方式等,以使行政法制监督有法可依,并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2)严格执法。即各监督主体在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的过程中,都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办事,任何监督上的失职、渎职和干扰监督权行使的违法行为,毫无例外地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诚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那样:“任何人都不许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行政法制监督首先应进行立法上的完善,建立起一整套行政法制监督体系,应做到法律法规的内部协调统一、明确而且具体切实可行,从而使行政法制监督做到有法律上的依据。而且,这也是行政法制监督走向法制化程序化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二,公开性原则。这里的“公开性”,系统监督活动本身应当是完全公开的,即公开的而不是秘密的检查工作,公开的而不是遮掩地宣布结果,公开的而不是仅在狭小的范围内批评缺点。列宁指出: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监督是可笑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没有公开性或者公开性不强,只能给专制政治和干扰监督活动者有隙可乘。长期以来,有些人以“内外有别”为借口,欺上瞒下,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逃避监督和惩处。应当明确,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就无内外之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增强行政法制监督的公开性方面,我们大有工作可做。比如,尽快完善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和稽核制度,强制规定公职人员定期将财产向指定的国家机关申报,如有不申报或申报不实者,给予相应的制裁;强化对政府重点部门、重点行业的监督,实行招标公开、项目公开、决策公开、审批公开、程序公开;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进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公开化进程等等。

第三,科学高效原则。行政法制监督的机制设施应体现科学原则,具体表现在机制合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统一协调,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动态连贯,机制精简节约。同时,行政法制监督也应体现高效原则,既是说监督主体要根据得到的有关信息,及时组织调查研究,发现并查明可能导致或已经导致违法失职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实施监督,迅速消除其原因和条件,避免和纠正因此而产生的违法失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应付千变万化的行政行为,使监督的效率提高,质量提高。

第四,独立协调原则。各个不同的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地位相对独立,在人、财、物上不受制于被监督的对象,各种不同的监督力量应各司其职,真正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而且各种监督力量应配合起来,协调一致,只有这样,对行政权的制约才能真正有效,我们所说的协调配合主要指对行政权在监督时间、空间上的协调一致。

第五,程序化制度化原则。行政法制监督应遵守相应的程序,做到操作上的合法、公平、合理、公开,而且被充分信任,具有监督影响力。

第六,权责统一原理。应建立行政法制监督的追究责任制,对行政法制监督中的失职行为、不作为行为、形式主义行为和的行为应予以追究,监督者在享受监督权的同时,也应负有相应的职责,以平衡其权力,发挥其监督权力。

第七,权利保障原则。即行政法制监督在监督人员的资格、监督人员的行使权利的保障上,应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使专业专职监督人员队伍形成。应提供有效的监督手段和物资支持,使监督有经济物资保障。

五、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具体设想

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总有科学的原则指导,而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不仅需要在制度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使这项制度在体制上理顺各种关系,达到良性运行,

同时,也需要在操作层面上构建与之相关的措施,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动态体系。

首先,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需要从体制上重新进行调整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体制中的领头羊作用,根据我国宪法,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是根本的监督,应该在人大内部设立一个专门行使监督职能的监督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协调社会各监督主体的工作。鉴于我国目前权力机关的监督缺乏具体操作手段,而且权力机关监督的力量不是十分明显,借鉴国外成功的监察专员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设立人大监察专员制度。

权利机关监督专员制度起源于瑞典,随后,芬兰、新西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瑞士、奥地利、葡萄牙、挪威等国家相继效仿,实行了这一制度,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多数国家的的议会专员,除了议会指令外,专员独立于议会,自主行使职权,作为议会代表行事,如挪威制定的《挪威议会行政监察专员法》第一条规定,议会可以就专员的职责一般性指令,除了议会的指令外,专员独立于议会,自主履行职责,以此确定其与议会关系和独立至高的地位,并在工作方法、专员产生、专员的待遇、退休保障上予以切实充分的保障。

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产生于人大,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人大在现实中也存在着象征性听取报告、质询、评议等监督,但是其切实有效的监督并未形成。如今国务院向百家大型国有企业派出的稽查特派员,可以作为专员制度的一个雏形。但按照法制的要求应尝试在人大中设立监察专员,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更加体现宪法确立的精神和政治体制。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立的人大的监察专员制度,包括四个监察职能范围:第一专员是行政监察专员;第二专员是公检法司监察专员;第三专员是武装部队监察专员;第四专员是企事业单位监察专员。分别对不同领域的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其中第一专员应是这一制度中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专员的产生、权力范围、监督程序、监督责任、专员的权利保障等应在立法上进行明确规定。在我国,人在监察专员应归属于人大常委会的日常工作监督,但只对人大负责、报告。人大监察专员,只设一个等级及派出机构,不设中央与地方两套体系。人大监察专员的监督重点主要是行政系统。应加强人大监察专员的监察裁判力度和所拥有的处理案件的权力,在实践中,作为东南亚国家的新加坡在《防贪污法》中新明确赋予了调查局的广泛的特殊权力,包括了武力搜查、逮捕、跟踪、监视等权力。使其权威性和严肃性大大加强,在肃贪工作中取得极大成效,其政府的廉洁高效举世共睹,这在其一方面表明了调查局的作用。人大监察专员的监督权力上应起码享有通报权、建议权、处置权,以至于送交司法机关提起公诉及送人大会议讨论。人大监督专员的设立有重大意义,作为一种较高地位的权威监督而存在,有助于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其它权力对监督工作的干预,也能体现精简高效的监督原则,是对监督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能较好的满足现实监督的客观需要。

第二,实行司法独立。司法独立的基本含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在美国还独立于立法机关)而存在,并自主地开展工作;二是司法机关极其司法官员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活动中所发表的言论及其所作出的行为不受追究,以便有效地保障司法权的行使。司法独立是一项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确立的基本法侓准则。可以说,没有司法独立,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司法机关在行使监督制约行政机关的权力时,更需要司法的独立。当然,这有待于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使司法监督主体在人、财、物等方面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

第三,扩大监督范围。有必要将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处于全方位的监督之下,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范围扩及全部抽象行政行为。在加强对羁束裁量行政行为的监督时,还要多加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的监督,这也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理论在行政法制监督中的具体体现。同时,要着重创制对行政工作机关、中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一把手”、对失职行政、下级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对上级行政机关及领导干部监督制度,同级不相隶属行政机关公务员互相监督制度,对监督机制进行调整,尽可能达到监督均衡。当然这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可能有绝对的均衡,在不同的时期也应突出监督重点,不能平均用力,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非重点对象的日常监督。

第四、建立广泛而普遍的一般行政监督。为了加强上级政府的监督,应加强一般行政监督,即上下级政府的法制监督。政府的法制监督是一种对全部行政行为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而且有行政强制性的监督,可以通过首长监督、上下级政府监督、政府各部门监督而实现。事中、事后监督而且有行政强制性和权威性,通过首长监督、上下级政府监督、政府各部门监督而实现。为增强监督责任心,可设立行政失察责任制,在监督中有过错的,应予行政处理。

第五、完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我国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在立法上已逐步向法制化制度化发展,但其监督地位还有待于提高。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在实践中需要相对独立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监督。把这两个部门置于政府内部,其人、财、物、权归同级政府控制,故很难有效的对本地区和本部门的案件作出强有力的监督,对于所属地区的首长更是无法实施监督,无法真正处于监督的地位。鉴于我国的情况,可以将审计机关移交人大设立,只对人大负责,才能真正做到审计独立,充分发挥审计在防止官员为腐败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同时,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部门应明确监督权责,建立监督责任制。这是监督主体内部自我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对监督主体,我们在赋予其权力时,应明确其应有的职责,使权责统一。而且也应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部门监督的程序。监督工作的实施应依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进行,不得越权监督,越出职权范围监督。监督的程序化要求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部门在监督过程中依法进行,但并非一味要求一定要找到一套步骤相连的做法。

第六,新闻监督的立法应提上议程,社会对新闻立法早有提议,新闻监督作为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种权力,具有广泛性、公开性、权威性、及时性、后果严厉性、渠道畅通等优点,是一种有极大影响力而灵活的监督力量。当然,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公正性应作监控,以保证新闻的有法可依,大胆的客观公正的监督。

第七,建立渠道畅通的公民监督方式,在行政公开、行政听证的条件下,公民的、举报、检举等制度应及时完善,使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检举权难以切实行使。与以上监督机制相配套,在具体运作上,我们针对监督机制,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人员遴选机制和激励机制。监督人员应具备严格的条件,具有专门的知识、经验和品德,并经选举推荐产生,专职地实施监督,不得实行其它职务。同时,在监督人员的工资、奖金、退休金及家庭安全方面应予以切实保障。

总之,健全行政法制监督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还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监督工作极为重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已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正在制定实行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的监督法以及行政监督法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必将进一步完善,人民期盼建立的民主、法制、高效和廉洁的政府也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孔祥林著《对完善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思考》,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版。

(2)应松年著《行政法学教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3)石东坡著《论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的完善》、《行政与法》,2001年版。

(4)许小莲、魏星河著《对我国行政监督缺失之思考》,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版。

(5)赵维田著《解读入世后的法律问题》,法制日报,2002年版。

(6)张立荣著《中国行政法制监督机制:现状评析及改革探索》,《政治学研究》,2001年版。

(7)《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8)《列宁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9)龚祥瑞著《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上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浅谈我国行政判决 下一篇:浅谈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分担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