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的极化效应与扩展研究

时间:2022-04-08 06:37:09

湖南省长沙市的极化效应与扩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增长极理论,以湖南省省会长沙市及其周边城市2005-2012年的二、三产业的数据,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与曲线拟合法,对长沙市与周边城市极化和扩展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长沙市与周边城市的差异呈多个倒U模型的叠加,长沙市第二、三产业处于扩散阶段。

【关键词】长沙市 极化效应 扩展效应

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地位,研究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对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产业政策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沙市与周边城市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希望构建以长沙市为中心的产业群和经济带,进而借助其扩散效应实现以点带面,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协调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长沙市对周边城市的极化作用,需要分析两者之间的经济发展是否存在关联性, 即长沙市的经济是否对周边城市的经济有带动或影响作用。

(1)相关性检验方法。采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检验来分析。检验的相关性指标为产业的经济密度。产业经济密度某区域的某产业产值/某区域的行政区区划面积。长沙市第j年的第二、三产业经济密度分别为Ai={aij}和Mi={mij};湖南省第i个城市第j年的第二、三产业经济密度分别为Bi={bij}和Ni={nij}。

计算第个城市的第二、三产业经济密度的相关系数。如果都是正向强相关,则说明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经济之间有较大联系。

(2)极化与扩散效应。为了较准确的分析长沙市与周边(及其他)的极化与扩散效应, 本文选取了长沙市及其周边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差异程度进行分析。

第二、三产业区域差异程度分别为Xi=Ai/Bi和Yi=Mi/Ni,为第i个城市。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

本文利用2005―2012年的《湖南省统计年鉴》搜集了长沙市和周边市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数据,并根据市区与周边的行政区域面积,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经济密度,从而得出各地区产业经济密度市郊差异。在这里只分析与长沙市相邻或者相近的株洲、湘潭、岳阳、常德和益阳五个城市。

(二)分析结果

(1)长沙市经济与周边经济相关性。

表1 长沙市与周边城市产业的相关系数

城市 长-株 长-湘 长-岳 长-常 长-益

株洲 0.9181 0.8619 0.8591 0.9500 0.9044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长沙市与周边城市第二、三产业的整体相关系数都在0.85以上,长沙市区与周边城市都有着很强的正相关,这表明长沙市和周边市

经济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2)第二、三产业当前正处于扩散阶段。

利用长沙市及其周边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差异程度来分析长沙市与周边的株洲等三个城市分析极化与扩散效应。如图1。

图1 长沙与周边城市第二、三产业经济密度差异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长沙与周边城市的发展轨迹将是多个S曲线。并且与长沙经济越相关,经济密度差异越小,如株洲跟长沙的差异就越小。从地区差异的角度来看,将是多个倒U模型的叠加。长沙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第二、三产业整体密度差异程度正在逐渐缩小。第二、三产业当前都处于扩散阶段。并且长沙市与周边的区域相对差距在逐渐缩小。长沙市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增强,这是因为当市区经济发展的一定程度时,由于土地规划、水电资源等的限制,市区的第二产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粗放加工型逐渐转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而周边市区由于在工业用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承接了一部分工业项目,或者融入到市区第二产业的分工链条上。也就是说,周边市的第二产业是伴随着长沙市区经济的升级换代而发展起来的。长沙市的经济发展逐渐由第二产业推动型,转向第三产业驱动型。第三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到金融、商业等产业地推动,另一方面还受到省会城市的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地推动。省会城市市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然加大对人力资源、交通、休闲等的需求,周边市区应在这些方面做好互补配套。

三、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长沙市与周边城市都有着很强的正相关,这表明长沙市经济与周边经济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性。根据区域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不断创新由旧周期的衰退阶段进入下一周期的成长阶段。由此可见,区域的发展轨迹将是多个S曲线。从区域差异的角度来看,将是多个倒U模型的叠加。长沙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第二、第三产业密度差异程度正在逐渐缩小。第二、第三产业当前都处于扩散阶段。以长沙市为增长极极点,将带动整个湖南省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是靠近长沙市的地区,增长极效应越明显。

参考文献:

[1]周毅,李京文.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其启示[J].经济学家,2012,(3).

[2]陈军华,李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要素的测度[J].理论新探,2013,(20).

[3]衣保中,黄鑫昊.我国同城化发展的现状及其效应分析[J].理论探讨,2012,(6).

上一篇:广场舞推广的影响因素 下一篇:浅谈“任务驱动”教学在《建筑施工图识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