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球到赛车都是赛场经济

时间:2022-04-08 06:03:41

从足球到赛车都是赛场经济

从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开打至今,原申花总经理郁知非是甲A俱乐部中最后一个离任的第一任总经理。从劳模到厂长,从厂长到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现在又成了上赛公司的经理;郁知非对自己工作多次变动的解释是:“我完全服从上级的分配”。

1969年,年仅18岁的郁知非从大上海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兵,1978年才回到上海读书、工作。他认为那段经历铸就了自己充满激情的豪爽性格;相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则让他在面对困难时,总能保持乐观。

对于自己的足球“职业生涯”,郁知非坦言有憾无悔。他说,这八年做了点事情,中国足球总有人要去探索、铺路。只要我认定做一件事情,就不会在乎任何方面的压力。遗憾在于很多想法无法付诸行动了……在申花八年,印象深刻的事很多。入行时的毅力很坚强,回想起来也有后怕。申花创造了很多中国足球之最。我们第一个实现了联赛、足协杯和超霸杯冠军的“大满贯”。其次,申花建立了世界先进的康桥训练基地。第三,我们在全国第一个建造了专业足球场――虹口足球场,俱乐部有25%的股份。我们也是第一个导入整体形象设计、文化理念的俱乐部……我认为,职业足球圈要共同构筑“中国足球”的理念,构筑起一个大市场。光有大连、上海不行,大家都要做起来,而且现在的环境、时机都很好。

我怀着无限眷恋离开中国足球,不是对谁有好恶,而是这个产业方兴未艾。

从足球场一步跳到F1赛道,尽管都是从事体育产业开发,但这个"大跨步"的技术难度至少称得上"准一流"。不过,前申花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现上海国际赛车场副总经理郁知非,却对完成这个"大跨步"非常有兴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郁知非饶有兴致地表示,"我的40岁至49岁是伴着中国足球度过的,我的50岁至59岁准备跟中国的F1一起度过"。

刚刚离开足球,进入中国F1赛车事业中的时候,郁知非给自己定下的榜样是现法拉利集团主席蒙特泽莫罗。因为后者先是在组织1990 年世界杯足球赛时获得成功,后来又在法拉利车队再铸辉煌,从足球到赛车,两人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但是现在,郁知非认为自己的目标应该是伯尼・埃克莱斯顿――让F1赛车成为最赚钱生意的经营者。在和中汽联签下五年合约,获得了中国汽车场地赛所有的商业开发权利之后,郁知非所在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又出面组织全国赛车场资源协调委员会,把中国的赛车场资源统一到自己旗下。

这个委员会是由中国目前仅有的三个国际水准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北京金港国际赛车场、珠海国际赛车场组成,基本掌握了中国场地赛车运动的全部硬件资源。再加上已经成立的F1概念车队――上赛FRD佳通轮胎车队,从商业权利到硬件资源到自己的车队,郁知非已经实现了中国赛车市场最有潜力部分――场地赛车的全部资源一把抓。

难怪在郁知非签下这两份合约之后,一位中国赛车界的高层人士就忍不住说:“中国的伯尼诞生了。”

30年前,伯尼就是通过先获得代表赛车场的资格,再获取代表车队的资格,一步步实现对一级方程式赛车界所有资源的整合,然后通过其市场经营,让整个F1的价值取得了几何量级的增长。郁知非如今所做的一切,也在向伯尼30年前的路子靠近。郁知非认为,他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赛车场的出租者,中国赛车运动推广者才是他最合适的身份。

来源:《新闻晨报》

郁知非说――

不要说F1是高端产品

为什么墨尔本这么小的城市这么有名,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它?那时我就意识到三项赛事支撑着这个城市,分别是赛马、网球和F1。而在国内这三项赛事都没有,我当时有过这样的感慨,我这辈子如果能做成F1,我什么都舍得,后来这话就言中了。

现在我和中国彩票中心正在谈发行F1彩票的事。这个彩票可以让车迷猜F1全年的比赛,而且会比足球彩票更简单,也更好玩。

我以前是做足球的,对足球的受众面比较了解。不要说F1是高端产品,我们就把票价订得很高,我可以透露一点,我们会有50美元的票价,三天时间的套票,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以承受的。

或许明年我们会搞个F-1中国站的选美比赛,让中国的美女站在舒马赫旁边,这是个不错的点子吧。

来源:本刊资料

把方太交给儿子

茅理翔被人称为“世界点火枪大王”,十四年前,在政府没拨一分钱的情况下,他白手起家,找项目,跑市场,把一个8个月没发工资的乡办小厂发展成为名噪一方的飞翔集团。而就在企业渐渐步入正轨,点火枪生意在全世界铺开之时,市场竞争引发的价格大战却似一只魔爪扼住了飞翔集团的咽喉。要发展,只有转变思路,二次创业。在这个艰难的岔路口,父亲找到了刚刚获得上海交大硕士学位、正准备赴美留学的儿子茅忠群。让一个年轻人放弃近在眼前的“出国梦”显然是件不容易的事,而等待他的又是回家创业这样一条前途未卜的路,同龄的人们会作何选择呢?对此,茅忠群只是说“父母挺不容易的,我回来帮帮他们。”

何止是“帮”?在确定了发展吸油烟机的大方向之后,茅理翔便把企业交给儿子管理了。茅理翔说儿子学历高,品牌意识、精品意识等方面要超过他。但儿子缺少实际的企业管理经验,所以也经常到父亲那里取经,一老一少正好形成了互补。同时他们在对企业的共同管理中也碰撞出了两代人对待企业管理的不同理念。父亲对待企业像对待儿子一样。父亲说:“企业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没有退休的那一天",儿子却说:"我希望哪一天我不在了,方太的牌子依然不倒。”

在方太,老茅和小茅的职务分别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两人分别享有一间极为宽敞的办公室,大门相对,面积相仿。只是小茅的办公室里多了一个套间卧房,想必是经常加班在此休息。公司内,父子两人一律以职务相称,再加上老茅年事已高,显得富态臃肿,而小茅则正值而立当打之年,精明强干。在不知情者看来好像两人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表面上小茅在老茅面前毕恭毕敬,言听计从。但据方太内部的人讲,现在公司一切具体的事情都是小茅说了算,而老茅的主要工作是公司外交、著书立说,以及公司内部的企业文化等一些很宏观的事了。父子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小茅产品设计、销售一把抓;老茅倒也乐得退居二线,总结这几年公司的发展,已经有好几部力作问世。

来源:《财智时代》

茅理翔说―――

我对家族制有三句话

我有一个朋友,他们姐弟俩,老大董事长,老二总经理,开始很规范,等大家一结婚就有派系出现了,后来就有了三大派,结果一个厂也分成了三个厂。为了利益,兄弟互不相让,结果,为了摆平各方的利益,于是只好请出家里的老太太出面,来当董事长,借此来平各自的分争。

我对家族制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它必然要依靠家族制,只有通过家族制才能够共同奋斗、创业、更加团结;第二句,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要淡化家族制,如果说你七大姑嫂一块来控制这个企业,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也为引进人才打下很多的障碍;第三句话,民营企业在目前的状态下,要彻底否认家族制还不太可能……

目前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是越臭越吃香,根本没有国外的制约机制。许多企业你给他做,做来做去就变成他自己的了。既然这样,那又何苦去试验呢?

如果儿子不行,不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起色,也得让位,让能人来经营。

来源:本刊资料

上一篇:采购我的商品不给任何回扣 下一篇:野生动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