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时间:2022-04-08 04:10:13

浅析高中语文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45—01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多次提到“探究”一词,比如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性阅读教学

在课程目标中提到“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教学建议部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课程标准如此重视“探究”,而新课程改革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精神,自然对“探究”青睐有加[1]。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受到很多人的热捧,成为新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目前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不作为状态

有些语文老师认为,既然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没必要干涉太多了,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自主提问题,自己围在一起讨论,然后代表上台发言。学生看起来是在自主学习,可是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成果怎么样,教师既没提出什么要求也缺乏有效的指导。课堂表面看很热闹,但这热闹的背后却是无序、虚假、茫然,学生学习的目标难以达成[2]。

以前是管的太死了,限制了学的自由,把学生当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不断往容器里灌输东西,新课程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代表老师可以撒手不管,变成一种放羊式教学。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举足轻重的,实践证明缺少了教师指导的课堂不会成为一个好课堂。

1.2“开放”带来新的不平等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但如果学生自觉性不高,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就非常容易滥竽充数,不用思考,可以搭着别人的顺风车顺利过关。而这样的行为,教师往往不易发觉,因为教师在同一时间兼顾不了如此多的学生。这样一来探究活动就只成了一部分学生提高能力的舞台,而许多不自觉的学生其实没有什么提高,这就带来了学生学习新的不平等[3]。

1.3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为了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很多老师在观摩了几次示范课,接受了几次培训之后就依葫芦画瓢,形成一些形式主义的固定模式。比如,要上探究性阅读课,就会让学生自我提问题,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讨论完了让学生代表发言,不管讲的有无道理都一律赞赏,课堂常常很热闹,可是真正学到了什么,就没人关心了了[4]。这种课堂设计本来或者有可取之处,可是如果所有的探究课都是这个模式,那是很可怕的,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其一,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本质缺乏深刻的理解,只追求表面的东西,没有深入思考探究的目的是什么,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能力是不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有没有实现;其二,教师自己缺乏思考。模式化的东西很好学,观摩一两次课就学会了,但这种方式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学生,是不是有一定的实践条件,是不是能让学生受益最大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没有思考清楚,就会曲解探究性教学的本质,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2.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教师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坐端正”“好好听”“不许说话”是许多教师的口头禅,老师“传道授业”,学生在下面听着,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记住就可以了。当今的课堂,教师已经从高高的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变成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课堂一分子。也只有创设一种气氛祥和,师生感情融洽,平等自由的课堂情境,学生才可能精神放松,情绪饱满,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性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2.2值得探究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拓展性

语文学科语文课程和理科课程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理科课程中的一个问题,一般尽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但殊途同归,最后指向同一个结论,有更多的确定性。而在语文教学中,对一个问题的探讨,很多时候,连专家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权威,更不是什么标准答案,结论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个人色彩比较浓,倡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探究的过程具有开放性,而探究的结果有拓展性,研究并不是到此为止,还有向广度或者深度上拓展的可能性,这样的题才值得探究。

2.3师生合作

“教学”包含“教”和“学”两方面,单纯的教和单纯的学都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只有师生合作,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探究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潜能,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阅读文本,深入思考,勇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积极与教师同学交流,不断深化拓展自己的思路。

教师要组织好教学,把课堂不和谐的“音节”调整好。教师要筛选探究的问题,把握探究的方向;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可以稍加点拨,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入;参与探究的过程,在学生讨论偏离话题时要适时制止,帮助学生走到正确的轨道上;教师可以补充材料,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形成探究的成果;教师可以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阅读体验,赞扬学生的批判精神并把探究的成果不断引向深入。

师生合作的课堂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更好实现教学目标,并且还能让师生享受教学过程。

3、结论

总之,引导学生多读书,尝试各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阅读的过程中来,真正爱上阅读,爱自己提出观点,师生都享受阅读教学的过程,那样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才能在广阔的空间中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累累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胡美蓉.语文探究能力检测和培养之我见[J].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05期

[2]甘伟英.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性教学的有效实施[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07期

[3]吴伟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基于学生的生命成长[J].高中语文教与学,2010年02期

[4]尹小平.语文“探究能力”的探索与商榷[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08期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下一篇:如何使数学课堂趣味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