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复习课上尝试的几种复习方法和实践效果

时间:2022-04-07 10:36:09

浅谈历史复习课上尝试的几种复习方法和实践效果

一、复习课难上的现状

每当一个学期新课快结束的时候,期末考试也就临近了,这时候,我们的教师们就要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历史期末复习了。历史复习课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些学生平时对历史课不重视,上课不太认真,作业完成的也是马马虎虎,他们就靠期末复习,希望借助于老师上的复习课,能迅速的帮助他掌握大容量的知识、提高他的能力。因此历史课的复习非常重要。但是历史复习课又非常不好上,复习的时间短、内容量大,知识点又非常的零碎,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也较多,尤其是关于历史年代的记忆,学生容易记混,张冠李戴。而且在复习的时候,学生的复习状态有时候也不完全尽如人意。学习好的同学,由于平时掌握的程度较好,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跟进较快,学的也比较轻松,甚至还觉得复习的进度太慢,自己都会了,不用听了,觉得无聊,枯燥,因而心浮气躁;学习程度差的同学呢,由于平时上课不认真,课下也不复习,掌握程度较差,很多知识点都不会,在复习的时候,就觉得跟起来很费劲,跟不上,不张口回答,甚至干脆放弃,破罐子破摔。此外,课堂上浑水摸鱼的、上课说话、写其它科作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复习课上,如果教师复习是以集体回答的方式进行,则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大家声音洪亮,劲头十足,慢慢的回答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一少部分同学在继续跟着回答,有的同学干脆趴课桌上不动,没劲头了。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师生互动效果不好,教师变成在那唱独角戏了,复习效果很不理想。

怎样在短时间内,把大容量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有序的复习完,还要保证复习的效果,还要保证学生课堂纪律良好、师生互动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近,我市教研所组织了一次全市局的《教学能手比赛》活动,比赛的内容是上一堂初三年级的复习课。比赛中,来自全市局各学校的优秀选手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出奇招,让我大开眼界,这些年轻的中青年选手们的业务水平和过人的智慧,很是让人佩服!听了他们的比赛课,很是受益,让我改变了总觉得非要到内地去学习,与当地专家交流,才能开阔眼界,才能提升业务水平,才能取到真经的陈旧观点。其实近处也有真经可取!

二.几种复习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他们的复习方法,让我耳目一新,很受启发!主要有这几种:贴图片法、一站到底法、历史接龙开火车法、男生女生大比拼法。这些复习方式有个共同特点,就是灵活多变、趣味性强,复习的容量也大。但每个方式又各有优点。

例如:贴图片法,就把复杂、抽象、零碎的知识点,变得简单、直观生动、系统化了,大大的降低了复习的难度,方便记忆,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一站到底法,这个方法,来源于电视上的节目,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挑战性,这种方法可以把学生的表现欲、不服输的精神给极大的激发出来。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让学生通过挑战的形式,一点点的啃下来了,忘记了枯燥,反而觉得有趣了,瞬间,同学们踊跃参加,一个个跃跃欲试,气氛也十分活跃,复习的内容量也很大。历史接龙开火车法,这本是一种游戏,将历史知识用玩游戏的办法来进行复习,很有趣。这种办法,把同学们的“玩”兴极大地调动起来,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把大容量的历史知识轻松掌握了。人人都参与到游戏当中,也就不会有学生觉得无聊、说话、打瞌睡,开小差、写别科作业的现象发生了。这种办法,学生的参与度最高,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同学们玩的很嗨!男生女生大比拼法,这是一种类似打擂台式的竞争复习法。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让男生、女生互相大PK,这种复习方法,可以提高同性之间的凝聚力(男生与男生之间的凝聚力、女生与女生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把男女生之间那种好面子、不服输的劲头、爱表现的欲望给极大地激发出来。复习过程中,男女生互不相让,积极举手争着抢答问题,好不热闹。课堂气氛活跃,课程进展快,复习容量大,师生互动效果好,复习效果比较理想。

三、我在复习课上的尝试运用及其实践效果

这些新颖的复习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复习课上,我把这些方法加以借鉴并融会贯通,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特点,加以修改,灵活运用!

具体操作方法:

1、抓住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复习方法。我的学生是初一年级的同学,他们对历史课的态度是喜欢,但不愿意背诵;喜欢走捷径;他们活泼、爱表现自己;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尝试新东西,也有不服输的劲头。针对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在复习课上,我把零碎的历史知识点,像珍珠一样穿起来,制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作为复习课件。课堂上,把这些幻灯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打擂台”,看哪个组可以“一站到底”。运用这种方式复习,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参与的热情也很高,复习的容量也大了许多。通过在同学当中的调查结果,同学们反馈说这种复习方式不枯燥,注意力也集中了。

在复习中,我还把“贴图片法”运用其中,例如: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比较复习,我就是采用“贴图片法”,把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外交措施,以“贴图片法”在黑板上分别变成秦始皇(汉武帝)的头部、手、脚,这样就把枯燥、难背的历史知识点,变得直观、生动、简单、趣味化了,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复习兴趣,降低了复习难度,同学们的畏难情绪减轻了很多,这种复习方法的运用,很有效果。

2.经常变换复习方法,以“新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学生的求知欲。

初一年级的孩子注意集中比较弱,一堂课的专注时间很有限,也就是25分钟左右。孩子们的新鲜劲维持时间短,好奇心却很大。针对这个特点,我在复习过程中,经常改变方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例如:把“一站到底”、“打擂台”、“男女生大比拼”等方法,交替灵活运用,一种方法使用一两节课后,在学生快要厌烦之前,就变换使用另一种方法,这样,不知不觉,同学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尝试,不断吸收知识,不知不觉,在快乐轻松中,把复习的任务顺利完成了。

3、注重抓基础知识。历史考试,基础知识是考核的重点之一,可以说基础知识是起点,没有基础就谈不上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课堂上那些新奇实用的复习方法(如:一站到底、历史接龙开火车、贴图片等)运用的前提也是基础知识。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为此,我在复习过程中,每节课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大概是15分钟左右,专门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背诵,然后是5分钟时间的小默写,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督促所有的学生,主要是那种不自觉不爱背的学生行动起来,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基础知识,通过这种办法,坚持一段时间后,基础知识得到了落实。对于有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则是反复默写,通过反复训练,85%的学生都掌握住了。

4、注重能力培养。历史考试,基础知识是起点,但现在的历史考试完全死记硬背的题很少,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识图题和材料题。尤其是在材料题当中,更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复习过程中,我注重抓材料题的训练。复习过程中,一方面我给他们讲解材料题的答题技巧,例如:要学会阅读材料,读懂材料、要学会抓关键词,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还要注意使用书面语言,禁止使用口语化的词汇,等等。另一方面,让学生进行材料题的做题训练,通过做题,一则,他们可以自己摸索出答题规律,另则,学生也可以把教师所授的解题技巧加以运用、揣摩和总结,并最终掌握和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四、复习(实践)的效果:

1、学生的变化:课堂生动了,同学们“活”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强了,师生互动多了,复习容量大了,复习效果好了,同学们收获大了。

2、期末考试成绩提升幅度大。

采用这些实用又很有创意的复习方法,本次期末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实例说明:我所带的初一年级3班~8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和优良率均有明显提高。与期中成绩相比,3班、4班的期末成绩提升幅度最大。期中成绩:3班及格率80%,优良率30%;4班及格率82%,优良率33%;期末成绩:3班及格率达到92%,优良率达到50%;4班及格率达到98%,优良率达到55%。

总之,在尝试新的复习方法中,教师和同学们都有收获。教师的复习方法变的多样化了,不再枯燥了,同学们上课的劲头大了,成绩提高了,兴趣更浓了。看着同学们拿着考试成绩单高兴的表情,我心里倍感欣慰,甜滋滋的,一种想法在心里扎根:为了孩子们,不断创新!

上一篇:浅谈音乐艺术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南昌航空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