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足球头顶球的技术动作和教学训练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时间:2022-09-21 11:47:08

试论足球头顶球的技术动作和教学训练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摘要】现代足球比赛是一种立体的攻防战,攻守双方不仅在地面上寸土必争,在空中的对抗也不互相让。头顶球的击球位置高,是争取时间和空间主动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在罚球区附近,头球的争夺对攻防双方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一种快速简练,适用于进攻和防守的技术手段因此,本文针对学生在接球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以及结合接球技术的特点了分析与探讨,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足球;头顶球技术动作;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足球运动是以脚为主支配球的,两队相互对抗、激烈竞赛的一种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最为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头顶球是指运动员有目的地用额部将球击向预定目标的动作方法。现代足球比赛是一种立体的攻防战,攻守双方不仅在地面上寸土必争,在空中的对抗也不互相让。头顶球的击球位置高,是争取时间和空间主动的重要技术手段。尤其是在罚球区附近,头球的争夺对攻防双方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一种快速简练,适用于进攻和防守的技术手段。

一、 头顶球动作分析

头顶球是一个自下而上全身协调发力的动作过程,完成这一动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判断与选位

判断与选位是完成顶球动作的前提,可直接影响顶击球的时间、力量和方向。合理的选位应以准确的判断为依据。因此,运动员首先要判断来球的路线、速度和性质,并据此进行相应的移动选位,选位中两眼要始终注视来球的发展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移动路线,使自己处于最佳的顶球位置(这一位置既能保证顶球动作的顺利完成,又能达到理想的出球效果)。

(二)蹬地与身体摆动

蹬地是顶球的起始用力阶段。起作用:一是利用下等反作用力,起跳腾空,使身体到达跳顶位置;二是通过有力的后蹬,加速身体摆动,增大顶击力量。

身体摆动是顶球的主要力量来源。摆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腰腹部肌肉的力量与动作协调性。摆动的幅度应根据丁球的目的确定。大摆幅的动作方法是通过身体的反向背弓或侧屈,使另一侧的肌肉充分伸展拉长,以加强腹背肌肉的屈伸作用,为加快摆速创造条件。大摆幅的顶球力量,出球有力、速度快,适用于远距离的传球、破坏球和大力射门。小摆幅是利用腹部肌肉的弓身拉长与收缩,靠颈部猛然的加力顶击球,起动作准备期短,动作突然,出球线路灵活多变,但力量较小,适用于短传和近射。

(三) 击球动作

击球是顶球技术的关键技术,决定顶球的质量和效果。该技术环节又包含有击球时机、击球部位和击球刹那颈部发力等细节。

击球时机直接影响摆体动作的功效性。从理论上讲,最佳的时机应是在头部摆至垂直部位时发力顶级,因为这时身体重心相对平稳,便于动作控制,能够充分发挥摆体的速度,否则将会影响顶球的力量。

击球部位指顶球时头与球的对应部位,它直接影响顶球的准确性和力量。因此,应根据来球的路线、出球的方向和目的确定相应的击球部位,以保证球能按预定的目标运行。

颈部的发力动作应短促有力,才能较好地把握顶击时机,并保证击球的速度。

(四) 击球后身体的控制

顶球后身体姿势的控制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动作。因此在冲顶、跳顶、争顶或鱼跃顶球后,既要注意落地缓冲和保护动作,又应注意控制身体姿势,调整身体重心,加快动作转换。

二、头顶球动作方法与易犯错误、纠正方法

头顶球技术按顶球部位可分为前额正面和前额侧面顶球。

(一)额正面顶球

额正面顶球技术的特点是触球部位平坦;动作发力顺畅,容易控制出球方向,出球平稳有力。

1、 动作方法

原地顶球时,身体正对来球,两腿自然开立,膝微屈,两眼注视来球。随球临近,上体稍后仰,展腹挺胸,两臂自然张开,下颌收紧,身体自下而上地蹬地、收腹、摆体、顶送发力,当头摆至身体垂直部位时,用前额正面顶击球的后中部。

转身顶球时,身体稍侧对来球,出球方向一侧支撑脚靠前站立,以便转体发力。击球刹那,后脚用力向出球方向蹬转带动身体转动,当身体转向出球方向时加速摆体,用前额部顶击球。

跳起顶球时,要选好起跳位置,掌握好起跳时机,起跳脚积极蹬跳发力,手臂协调向上踢摆,以加强起跳力量。起跳后,展腹挺胸,形成弓背,两眼始终注视来球。跳至最高点时,快速收腹摆体,下颌收紧,前额积极迎球顶送发力顶球后屈膝缓冲落地。

鱼跃顶球时,要准确判断来球,掌握好起跳时机和击球点,利用积极后蹬使身体向前水平跃出,两臂微屈前伸,眼睛注视来球。利用身体的水平冲力将球顶出。击球后,两臂曲肘伸手撑地,随后胸部、腹部、大腿、小腿依次缓冲着地。

2、易犯错误

① 上体与下肢发力动作脱节,不协调,影响发力效果;

② 击球时机掌握不好,使头在被动位置顶球,影响顶球效果;

③ 击球刹那闭眼缩颈,影响顶球力量和准确性;

④ 跳起顶球时,起跳点、起跳时机和击球掌握不好,影响顶球动作质量和出球效果。

3、纠正方法

① 要求身体整体性地自下而上发力顶击;

② 前额要在身体重心的垂直部位顶击球;

③ 眼睛要睁大,迎来送往球;

④ 可通过助跑路线,起跳速度和摆击动作的调整,合理控制起跳点、起跳时机和击球效果。

(二)前额侧面顶球

前额侧面顶球技术的特点是动作快捷、变向突然、出球线路难以预测,对球门的威胁性极大。但动作难度较大,侧摆发力不足,出球方向较难控制,适用于应急时破坏球和接传中球顶射。

1、 动作方法

原地顶球时,身体稍侧对来球,两脚前后开立,出球侧支撑腿在前,身体侧后微屈,重心落在后腿上,两臂自然张开,眼睛注视来球。顶球时,后脚向出球方向猛力蹬伸,身体随之向出球方向转动侧摆,同时颈部侧甩发力,用前额侧部将球击出。

跳起顶球动作类似前额正面的跳顶,只是在起跳上升阶段,上体应向出球的相反方向回旋转体。当重心升至最高点时,上体向出球侧加速转动,摆体侧甩,可利用脚的侧下瞪加快侧摆速度,用额侧部将球顶出。

2、易犯错误

① 身体侧屈转体和回转侧摆动作不协调,顶球发力不足;

② 支撑脚站位不当,不能充分利用腰腹力量;

③ 起跳点和起跳时机掌握不好,影响顶球动作质量和出球效果;

④ 起跳与空中动作不协调,相互脱节,无法完成跳顶动作。

3、纠正方法

① 预摆要尽量向异侧回转侧屈,加大摆击发力;

② 支撑脚要前后开立,以保证侧摆有稳固的支点,充分发挥腰部力量;

③ 在准确判断来球的速度、高度、弧度的基础上选好起跳点和起跳时机;

④ 起跳 - 腾空 - 摆击 - 落地缓冲动作要协调有序一气呵成。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 下一篇:初中化学“情景导入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