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花虫害综合防治发展进程及其技术

时间:2022-04-06 06:39:18

新疆棉花虫害综合防治发展进程及其技术

摘要 阐述了综合防治观念的发展进程以及新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进程,论述了新疆开展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发展进程;有利条件;防治技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S43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120-01

1 综合防治观念的发展进程

20世纪60年代后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全世界倡导采用综合治理策略(即Inte 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随着害虫防治策略的不断发展,群落生态学的许多基本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害虫防治系统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害生物防治的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害生物防治业(Pest Control Operation,PCO)正逐渐被有害生物管理专业(Pest Management Phofessional,PMP)所取代。1995年7月在荷兰海牙召开以“可持续植物保护造福于全人类”为主题的第13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强调“从保护作物到保护农业生产体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IPM强调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其指导思想是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充分了解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包括防治措施在内的各种生态调控手段,对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以尽可能地少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制品,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使农业生产得以持续发展[1]。

2 综合防治的发展趋势

以上所有观念的发展、技术措施的改变以及综防体系的改进都是对IPM的进一步凝练和升华。在构建新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在充分吸取以往IPM在针对害虫—天敌—环境相互作用而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上升到人类自然—社会的高度。也就是说,应重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措施,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对人类乃至社会的影响。正如“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所指出的,必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

为明确和坚定综合防治的理念,1986年,综防规定了IPM的定义。具体到新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来讲,必须要强调,这里提到的综合应包含:各种观点的综合、所采用的技术措施的综合、防治靶标的综合、不同关键防治时期的综合以及防治效果的综合。

3 新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进程

20世纪末,随着新疆棉花种植业的迅猛发展,使新疆成为全国重要的棉花基地。在这期间新疆广大植保工作者也多次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九五”期间,新疆植保科技人员研究并建立了新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遵循2个原则,即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保益灭害、增益控害的原则;发挥一个作用,即利用农区生态优势,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达到一个目的,即达到持续防治棉花虫害的目的。

“十五”期间,新疆植保工作者经过研究探讨,建立了“新疆区域性棉花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利用环境中各种有益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增加棉田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提高棉田自身的御害能力,保障棉花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工作将着重针对棉花重大害虫在产业结构变化情况下的发生和危害特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将密切关注一些有可能或者已经开始大范围发生的危险潜在性害虫,研究制订出遏制其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效技术措施。

4 新疆开展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的有利条件

4.1 天敌种类较多

新疆棉田的天敌种类很多,常见的约60种,主要的约20种,发生率高的可达60万头/hm2,是防治害虫的主力军。棉田天敌的来源除棉田内自身繁殖外,早期主要靠麦田及早熟作物、护田林带、田外野生植物、果园迁移而来。棉田天敌以捕食性种类为主,主要有捕食蜂类、蝇蚊类、蓟马类、草蛉类、食虫蝽类、瓢虫类、步甲类等捕食性昆虫,蜘蛛类也是较大的天敌类群[2]。

4.2 具有相对有利防治害虫的时机

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时间相对而言较为稳定,其有利于把握最佳防治时期。棉铃虫严重危害棉花的世代相对较少;而且棉铃虫世代重叠现象相对轻,比较容易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

5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5.1 增强、保护和利用天敌

棉田条田两侧种植生态油菜在棉田两侧种植油菜诱集带(300 m播100 g种子),利用油菜上非为害棉花的如萝卜蚜等害虫,招引天敌,从而起到引诱天敌、增加棉田天敌数量、控制棉田害虫为害的作用。经研究表明,田边种植油菜的棉田天敌数量是未种植油菜棉田天敌数量的1~2倍。条田地头种植苜蓿,棉田条田地头棉花,由于机械作业等原因,基本处于废弃状态,在地头种植苜蓿(10 m左右),既不减少条田棉花产量,又可增加农民收益和增加棉田天敌数

量。研究表明,苜蓿天敌数量是麦田天敌数量的2.6~3.5倍。随着不同时期收割苜蓿,苜蓿上天敌向棉田转移的几率及数量不断增加,从而起到增加棉田天敌数量、增强棉田天敌的控害能力。利用人工繁育、释放赤眼蜂控制棉铃虫为害。释放赤眼蜂控制棉铃虫试验表明:赤眼蜂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有突出作用。

5.2 农业防治

进行秋耕冬灌,以杀灭越冬虫源。耕地深度15~20 cm,灌水1 800~2 250 m3/hm2,适时进行中耕除草[3]。进行种子处理,可防治黄地老虎、棉蓟马,同时对棉叶螨以及棉花早期立枯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5.3 物理防治

一是用杨枝把诱杀棉铃虫成虫。于成虫发生期(北疆在7月初至下旬,南疆在6月15日至7月15日)在棉田扎放杨枝把60~90个/hm2,傍晚扎放,清晨日出前收把捕杀。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在田间摆放频振式杀虫灯[4]。二是种植诱集带。在棉花播种的同时,于最边行宽膜外窄行膜下单行种植玉米或者苘麻诱杀带,株距50 cm[5]。

5.4 化学防治

在棉叶螨历年发生重的棉区,用专用螨剂在棉田四周围喷洒2~3 m宽的保护带[6]。在棉铃虫防治上,在重发田块,当虫量达30头/百株或者卵量达60粒/百株时,于卵盛期或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局部喷洒有效的农药[7]。棉蚜防治上,室内蚜源于3月中旬至4月初,室外蚜源于4月初至下旬,在有翅棉蚜产生和迁飞前,用50%乐果乳油800倍液(温室、大棚蔬菜)、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1 500倍液(室外),集中彻底喷洒越冬寄主[8-9]。田间主要以中心株点片涂茎进行防治,药剂可用50%久效磷乳油或40%氧乐果乳油5倍液[10-11]。

5.5 强化统治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关键在于统一。必须做到防治策略、防治时期以及防治靶标的统一。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棉农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对关键技术环节的引导和监督。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要求加大政府行为力度,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12-14]。

6 参考文献

[1] 黎玉兰,黎玉华.博乐市棉花主要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85-186.

[2] 蔺姗姗.博州棉花主要虫害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11(9):23.

[3] 热沙来提·阿布丁,阿布拉江·卡地尔,麦地尼也提·麦麦提.库尔勒市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措施[J].新疆农业科技,2011(4):44-45.

[4] 李子,朱朝阳,杜树春,等.新疆南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中国棉花,2011(2):35-36.

[5] 姚建华,卡米力,李红,等.新疆博州棉田主要病虫害防治策略及技术措施[J].中国棉花,2008,35(7):39-40.

[6] 许丰.棉花苗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7(4):26.

[7] 王志贤,贺志强.新疆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0,12(1):34-37.

[8] 王登元.新疆棉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9,22(4):270-275.

[9] 刘向鹏.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1(1):19.

[10] 沙德汗·巴依吐拉克,王钊,迪丽孜拉,等.伊犁棉花病虫害发生危害与综合防治[J].新农村,2010(9):89.

[11] 刘毅,李春燕,刘志刚,等.新疆膜下滴灌棉田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J].江西棉花,2010,32(3):61-62.

[12] 郭秀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2(11):32.

[13] 贺庆华,周凤礼,李慎环,等.棉花病虫害的特点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1(11):156-157.

[14] 李学英.棉花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76.

上一篇:凉山烤烟主要细菌性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下一篇:优质强筋小麦怀川916高产稳产适应性品质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