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06 04:51:32

地理选修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为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设置了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地理新一轮课程改革增设了“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7个选修模块。这种设置意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地理学习需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这成为本轮地理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在教学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索,需要改进。

一、地理选修模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同模块的开设率差异明显

高中地理7个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的领域,突显了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每个模块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但从当前的教学实践看,不同模块的开设率差异明显,其中,开设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选修3(旅游地理)的地区和学校最多,开设选修1(宇宙与地球)的学校很少,而选修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基本上没有学校开设。

影响学生选择不同模块的理想化因素是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但当前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缘于高考的现实冲击。多数高考试卷将必修、选修模块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出题,而考查的选修内容多是指定的模块;少数省、区的高考试卷专门设置“选做”部分,用于考查学生对选修模块的学习情况,如海南卷和山东卷要求在“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3选1”,福建卷要求在“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中“3选1”,江苏卷要求在“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环境保护”中“4选2”。总体上看,多数高考试卷青睐“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3个模块,“海洋地理、城乡规划”相对较少,“宇宙与地球”出现更少,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从未单独考查过。

另外,课程难度、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各省、区的高考试卷会选择所有学校都有条件开设的模块,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专业性强,很多教师因知识缺陷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硬件设施的要求较高,多数学校不具备开设的条件;“宇宙与地球”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也较高,导致这2个模块几乎无人问津。并且,多数市、县又会“选易、避难”,从高考考查的内容中选出相对容易的模块,作为本地教学的课程,如“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的难度较小,成为选修的“热点”。

2.多数学生的选择权未能落实

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除了“部分学校因条件不具备,可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外,其他6个模块都应该开设供学生选择”。只有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选修模块设置的初衷才能得以体现,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为了与高考考查内容相配套,有的地区直接限定2个选修模块供学生学习;有的地区虽然开设了3个或4个模块,高考要求“4选2”或“3选1”,看似赋予了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但落实到具体的市、县,又会进一步限定其中的个别模块要求学生学习。

可见,受高考试题结构和现实利益的影响,在当下的选修模块教学中,多数学校和学生只能教、学少数规定的模块,而不是从所有模块中任选2个学习。因此导致学校灵活安排的权力被剥夺,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被剥夺,当初人们又爱又怕的“走班”选课现象在绝大多数学校从未出现过。这种教学状况根本无“选”可言,难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弱化了选修模块应有的教学价值。

3.课堂教学的创造性少有体现

“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落实,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地理选修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但在当前的地理选修课堂上,多数教师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教学方式陈旧、单一,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程改革的本意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指挥棒”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还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当选修模块纳入高考出题范围,很多教师便“理直气壮”地以“应试”为最高教学目标了。一方面,他们通过订阅教辅资料、编写学习方案、选编训练习题等形式,布置给学生大量书面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由于新课改对必修模块的内容减少得不多,但课时大大压缩,各地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又相对欠缺,使学生用于学习选修模块、高考复习的时间比较紧张,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便将选修模块的内容一讲了之,根本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第二,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的观念和素质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教师课程改革意识薄弱,学科专业功底肤浅,课程整合能力欠缺,不能独立、合理地使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当面对高考的压力时,他们便堂而皇之地运用传统的方式实施选修模块的教学。

4.多数师生的重视度有待提高

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模块虽各有侧重,但都是地理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明显存在着重视必修课程、轻视选修模块的心理。按照地理课程标准规定,高中地理每个必修、选修模块都是2学分、36课时,但多数教师会对必修模块进行拓宽、加深,教学课时数远远超过规定课时。而对于选修模块,有些教师则对教材进行生吞活剥式的肢解,将高考“重点知识”列成提纲让学生背诵,教学过程中走马观花,很少顾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连同教师额外增加的大量习题训练与讲评,所用课时往往也不足36课时,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地了解其中零散的内容,最终连基础性都无法保障,更谈不上个性化发展。

造成“重必修、轻选修”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必修模块内容的基础性强,与其他模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它们常常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而每个选修模块相对独立,对其他模块的学习几乎无影响。二是在各类考试中,选修模块的权重都远远少于必修模块;有些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与高考试题联系不紧密,即使不开设这门课,学生也能运用必修模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解决其中的部分问题,出现考试分数“学与不学相差无几”的现象。

上一篇:类型化叙事症候剖析及其矫正策略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对书本例题的使用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