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时间:2022-04-06 03:32:43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语文是一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工具性学科,人们的日常交流都是建立在语文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建设学生学习语文意识的过程中,更要考虑把人文性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的人文感受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得以全面发展。中职教师在进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人文性的教学方法,更要给中职学生们关怀与鼓励。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

一、重视品读课文能力

在众多的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们往往只是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对于课文没有做到细细品读,在课堂上对于文章没有仔细的思考。教师们要让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与作者产生共鸣,能在阅读中切实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要引导学生们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以及社会大环境来猜测、感受作者的感情,结合想象对于文章进行揣测,与作者产生共鸣。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思想,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要改革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们对于人文精神的感受能力,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细细体会作者蕴含的人文关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加强对语文课本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通过对文章中人物行为以及故事情境的品读,发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对其进行自我理解,感悟精彩语言的运用妙处,进行学习观摩。这样也能让学生从主观上感受到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乡愁》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进行自由思考,教师还要针对文章向学生提问,比如“作者在表示乡愁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这种情感做多种比喻象征?”“在表达乡愁的时候,作者的情感变化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对于文章信息的检索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引导的时候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放飞想象力,创造自由的阅读气氛,无形之中也让中职学生加强了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二、拓展语文教学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扩大平时的阅读范围,加强对于文章的感受能力,在写作文的时候就能借助文章中的一些可取之处给作文增添色彩。虽然阅读课堂上教师也会带领学生们进行阅读,但是这些课本上的文章由于教材要求的限制,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教师就要在日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设法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做一种娱乐方式,让学生从一些优秀的作品中体会作者所寄予的浓厚人文关怀,作者的思想一般都不会十分直白地进行表达,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进行思考,并对于其中有关人文部分进行探究,才能找到与作者思想共鸣的桥梁。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本书,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仔细体会书中“人吃人”的含义,引导学生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思考小说中的“狂人”赋予的深层含义,切身体会到鲁迅先生对于国人麻木愚钝的无奈与愤慨,让学生们在扩充了文字储备量的同时也感受到语文的独特魅力。

三、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信心,学生即使没有回答上教师的问题,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的鼓励安慰,从而不让学生对于提问产生抗拒心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会随之增强。所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从正面给予学生肯定,找到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并能对学生回答得好的地方进行重点关注,体现教师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比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学生回答了问题之后,要对学生给予肯定:“说得很棒”“这句话很重要”等等,帮助学生进行信心的建立,达到加强学生积极互动的目的,也顺应了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学生积极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鼓励。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情绪,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王家伟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融入人文精神的思考 下一篇:广播电视在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