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4-06 12:40:39

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要从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入手,通过激发计算兴趣,明确正确计算的重要性;理解运算法则,提高应用法则的准确性;重视口算训练,培养计算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对比练习,鼓励及时纠错的积极性和培养良好习惯,树立认真勤练的主动性等策略的实施,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正确计算 习惯与能力 有效培养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二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们:计算不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造成现在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运用什么策略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俩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

对于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大意”,而大多是感知、思维、记忆等心理原因和知识、能力的培养方式造成的。

1.感知能力粗略,心理不够重视。

小学生情绪不稳定,他们的自制力和坚持性不够,随着教材的更新、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都是十分轻视的,这种思想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计算方面的不认真,容易出错。

2.思维定势干扰,主动意识不强。

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比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

3.学习负担过重,计算能力欠缺。

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大多孩子感到课业负担繁重,特别是一旦步入中高年级,由于计算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加,更造成了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急剧下降。部分学生由于口算不熟,基础知识不扎实,算理不清,概念不明等原因,导致计算技能尚未形成。

二、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1.激发计算兴趣,明确正确计算的重要性。

就数学本身,特别是数学计算而言,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前提。

(1)以幽默的语言、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数学教师多以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适时来点幽默的语言,其效果会截然不同。比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学生常常忘记将余数写进横式里,我们把商和余数称为“兄弟”,提醒学生不要割断“兄弟情义”――商后面定要写清余数,否则可就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啦。孩子们在笑声中悟出余数的重要性,自然在这类计算中印象深刻,少出错误了。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要讲究教学形式多样化。如:游戏性随机反馈教学方式、计算竞赛等方式训练。我们把扑克牌游戏引进教学:将学生每四人一组,抽出四张数字牌,运用“加、减、乘、除”及小括号组合使得数为二十四。谁能最先并以正确的算式算出得数就获胜。再比如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做步骤较多的计算题,看哪一个小组以最快的速度算完并保证最终结果的正确,哪个小组就获胜。这两种训练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胜心。此外,还可以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做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能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2)以教师的爱心、多角度的辅导形式明确正确计算的重要性。

我们说,一位有人文思想的教师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有爱心的数学教师更易使学生爱学数学,乐于计算。教师要赋予教学活动以新的乐趣,循序渐进地加深活动的内涵,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试卷分析、智力游戏、优秀作业展评、故事接力等新的活动方式,多角度展开对学生的辅导。特别是计算能力较差的孩子,我们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错题收集起来,定期开展错题“会诊”课,通过创设一个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做“医生”,“治疗”(改错)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角色的转变而带来的新鲜感、奇特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此过程中不断明确计算准确的好处,以培养自己思维的缜密能力和学习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2.理解运算法则,提高应用法则的准确性。

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掌握这些运算法则,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要掌握法则必须要以理解为前提,但小学生常常是“记牢了”的东西不一定“理解了”。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采用以下步骤对学生进行训练:

首先要指导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展示计算过程,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深入理解算理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想法,在学生反复观察的基础上,对计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共性的、本质的东西进行比较、概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补充,教师适当指导方法;最后全班交流,统一认识,使方法不断完善,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进行概括,形成法则。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求学生熟记法则,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比如: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熟记1-25的平方数;11、99、999……的速算法及凑10计算法(如38×39,17×11,82×89)等。

再次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计算时要认真,通过对抄题、竖式、计算、得数的“回头看”环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在计算前对一道题进行全面地分析,想想运算符号有几个,运算顺序是什么,引导他们充分运用有关计算法则、性质的定律,进行正确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减少错误,提高法则运用的正确率。

3.培养良好习惯,树立认真勤练的主动性。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根本。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树立正确、灵活、迅速计算的意识。

培养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及运算符号也要书写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中,草稿上的书写也要工整。在教学中,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计算题学生大都不能认真审题,往往提笔就算。碰到相似的数字和符号就会抄错题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重在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培养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以上培养策略外,还要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加强家校联系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张家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出版

《播种爱心》程翔,广西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新创意培优丛书》吴庆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程斯辉主编,东方出版中心

上一篇:激发兴趣 培养特长 下一篇:任务引领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