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粗心”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时间:2022-04-06 05:42:35

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粗心”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摘 要:学生在平时作业或者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及时加以引导的话,学生便会重蹈覆辙!有些学生每每犯下错误时,解释永远只有两个字:粗心!事实上,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岂是一个简单的粗心就能搪塞过去的!然而这个借口确实是学生犯错与失败时的一种很实用的借口。因此,了解学生学习粗心的现状,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粗心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矫正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粗心原因;策略;小学数学;记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东东,你能正确背诵乘法口诀,为什么还会把2×6做错了?”“老师,我粗心了。”生活中也不难听到家长这样抱怨:孩子数学能考100分,可是太粗心了,非要把最后得数“15”写成“51”,为此扣分多遗憾……这些仅仅是由于粗心惹的祸吗?那么,学生在学习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粗心”现象?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呢?

一、学生“粗心”的典型现象

类似的概念相混淆,计算出错,把数抄错,把运算符号看错,审题不清。

二、学生“粗心”的原因分析

1.知识方面

①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一是学生对一些概念感知得比较

模糊。

②基本口算技能的不熟练。

2.心理因素

①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指出: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心理实验表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在问题和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定势就能使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解决问题,这是思维定势的正面效应;但在问题及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会妨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这是思维定势的负面效应,小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受思维定势负面作用的影响,导致计算错误。

②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笼统,感知粗略。小学生进行计算,必须首先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由于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略、不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而对算式在头脑中的印象缺乏整体性,加上计算本身比较单调枯燥,容易引起心理疲劳。

③注意的不稳定、转移性等特点造成的错误。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不稳定性和较差的分配能力是产生口算差错的重要心理因素。

④记忆错漏。一道计算题往往包括多步计算,中间得数需要进行短时记忆,而小学生由于急躁、抢时间、怕麻烦,使得储存的信息部分消失或暂时中断,造成“记忆性错漏”。

三、学生“粗心”的矫正策略

1.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形成牢固的知识基础

①概念、公式和法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据和基础,基础不扎实,是很难准确解决问题的,更谈不上迅速解决了。

②运算步骤、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数学的运算很多都具有一定的规律,解题方法不可一概而论。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第三步应该做什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这些规律,运算时便无从下手,只能胡乱猜测。

2.教给学生记忆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学生的记忆策略也是引起粗心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学生积极性越高,记忆的效率也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手段,对目标刺激“贴上某种特征标签”以便于学生记忆。在记忆过程中让学生不断重复需要记忆的内容,以便能准确、牢固地记住信息。在记忆过程中,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组织成各种类别,对内容进行改组以便于记忆,这是最好的记忆方法。

3.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培养学生的“四心”。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培养细心和耐心。首先,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其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前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这道题。再次,运算过程中要“细心”。

②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心理活动的指向经常变化,注意对象就不能得到清晰而完整的反映,因而极易粗心出错。

③培养学生的检查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中心校)

上一篇:提高参与意识,优化课堂结构 下一篇:初中物理中测量电阻的方法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