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4-06 03:01:19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抱怨小学生不好教,淘气、调皮、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等等,一句话,就是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对教师的教不感兴趣。我觉得,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这样,还会是孩子吗?这才是儿童童年成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转变角度,不再抱怨学生,而是适应学生,教师多从自己如何教入手,想想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喜欢学习。

一、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蹲下来看儿童世界、走进去看儿童心灵、站起来看儿童行为。”说明了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理念。小学生虽然思想幼稚,什么都不懂,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个性,是鲜活的个体,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束缚他们本有的天性,约束学生的自由发展,这样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如何与学生相处,用学生能听懂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探讨,尊重他们的想法、做法,正确地引导,这样学生才能把教师看成朋友,更加信任教师,愿意接受教育,产生学习的兴趣。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家长制的教学方式,不要用呵斥、批评、体罚教导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敬而远之,在课堂上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听讲,小心翼翼地回答,生怕说错了,做错了。学生在思想上就放不开,即便在教师看来是听话的学生,但却是学生不喜欢的学习,根本就学不进去,也没有兴趣去学。为此,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身心愉快的学习。

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和评价,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有自我激励的作用,在学习中无论是面对任何困难都会迎难而上,不会降低对学习的兴趣。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则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缺乏进取的动力,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据调查显示,自信心越高,学习兴趣大,学习积极,学业成绩越好。我们在身边也会发现,这些学生自信心强,有争强好胜的精神。相反,自信心不足或丧失,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阻碍作用。成绩落后的学生常常抱怨自己的脑袋不聪明、智力低下、天赋不如他人,实际上他们的成绩之所以落后,往往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由于他们对自身的信任和肯定的缺乏,即缺乏自信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1.用名人故事引导学生

我用“疯狂英语”的创办人李阳的学习经历来激励学生。李阳在大学一二年级多次补考英语,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学习上比别人更加勤奋用功。勤能补拙,经过四个月的艰苦努力,在1988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一举获得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上小学时是一个笨学生,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做小板凳,当他拿出自己做得不怎么样的板凳时,大家都嘲笑他。而他却说这是他做的第五个板凳,前面做得更差。这说明了小爱因斯坦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好,才敢于动手继续做。这些事例启示同学们,要认识到自己一定行,相信通过努力,学习上一定会进步。

2.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

有些学生平时很难听到教师的夸奖,对他们来说受责备则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教师对他们首先要有信心,要多给他们关心和爱护。对他们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和责备。平时多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倾听他们的心声。要常对他们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意味着教师的重视、关怀和期待,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后进生,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表扬学生,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质的转化。我坚信表扬对学生所起的作用要远远胜过说教。

3.让学生展示才华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极强的自我表现心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奋发向上的竞争氛围中,张扬个性。为此,我们可以在教育教学中采用各种表演、游戏、出黑板报等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例如,我根据本班学生出黑板报的能力一般,在学校没要求的情况下,让学生出一期“庆祝国庆节”的内容的黑板报。在学生出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去看看其他班精彩的黑板报,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去请教老师。结果,那一期的色彩与设计比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虽然与他班还有距离,但是我肯定了学生的进步与成绩,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还有,在期末复习时,都是复习课文、做练习、分析订正试卷比较枯燥,我就请学生朗读试卷里的优秀短文,表现好的奖励他一颗星星。这样,部分学生在课外就偷偷地把短文练一下,结果朗读的语气、节奏都较好,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落实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定期抽一节课让作文优秀的学生读读他们自己写的作文,作文一般的学生也能从中明白他人的作文是如何写的,自己的作文与之的距离,从而督促自己前进。

三、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始于疑。思维是学习过程的体现,教师通过质疑提问,让学生的心理处在矛盾的状态,引发了要弄清楚知识的好奇心,激起了探究思维的兴趣。教师的提问不能用简单的对错让学生回答,不能用直白的书面语言去问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不能引起思维的冲击,没有想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做到恰到好处,符合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充满兴趣。举例如下:反问:针对学生的回答或思维现状反问。如“你怎么知道?”“为什么这样?”在教学《麻雀》时,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他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既然站在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为什么又不能安然呢?这个问题让学生把原因联系起来,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问题要灵活。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水平不同,思考问题的深度就不一样,教师不能用一个问题去满堂问,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对学习好的学生提的问题增加难度,对学习落后的学生,要注重基础性。防止吃不饱和吃不了,让学生们都有兴趣探究;发散提问。问题的答案和问题呈现多方面连接,由点到面,多面扩散,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我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像什么?大家说太阳公公、苹果、向日葵等。

以上几点仅是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感悟,在教学活动中,还会涉及到很多情况,教师要灵活掌握,不能死板地机械套用,还需要不断创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才能让学生收获知识。

【责编 齐秋爽】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下一篇:广播电视应对新媒体冲击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