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实现途径研究

时间:2022-04-05 10:24:40

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实现途径研究

摘 要: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然而在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发展与社区发展相脱离的现象非常普遍。这种现象从短期来讲会影响到社区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不利于旅游与社区的协调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两个方面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社区参与;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实现途径

一.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程度高低的特征

什么样的发展才是实现了旅游与社区的一体化发展,也就是说旅游的发展与社区及其居民彼此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程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在Regina Scheyvens(1999)研究的基础上对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程度高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表1.1)[1]。该分析是在以往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得出的,可以为相关机构指明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的有效方法,也可以为社区及旅游发展机构在实现社区高度参与旅游发展的目标过程中提供一种评价模式。

二.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目标

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协调、健康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目的地社区及其居民的参与,离开社区及其居民的有效参与,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就成了空话,就不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一)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经济目标

经济目标的实现是任何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活动的根本和前提[2],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一个前提也是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乘数效应能够得到更好的体现,而社区参与在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是更好体现旅游经济效应的重要保证。

衡量某一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前景程度如何更多的是通过衡量该目的地旅游发展给社区及其居民所带来的直接经济影响体现出来,如:旅游开发是否增加了当地及其社区的经济收入、增加收入的程度如何、是否给当地社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否让社区居民都能够平等的参与到旅游活动中等。而社区参与到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就是要更好的增加当地及其社区的经济收入、给当地社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让目的地社区及其居民都能平等的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带动诸如交通、娱乐、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好的提高当地社区及其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上述方方面面就是社区参与到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目标。

(二)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社会文化目标

旅游的开展必然会对目的地社区及其居民的传统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其中的影响既有消极又有积极的影响,而社区参与到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目的就是尽量的减少或避免消极影响,更好的发挥旅游开展对其社区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旅游开展的过程就是目的地居民与客源地居民文化接触的一个过程[3],在这一过程中客源地居民的社会文化必然会对目的地居民的社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先进的社会文化会对目的地社区的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目的地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社会文化已经与时代相脱离或者不太合理时,他们就会在保护传统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试着去改变自己传统文化中不合理的地方。当然,在目的地居民与客源地居民接触的过程中,一些腐朽的文化也会对一部分社区居民产生消极的影响,如:过度超前消费的观念。这一部分居民就会认为自己勤俭节约的思想太过老土,而一味的去仿效外来游客铺张浪费的做法,这就与社区传统文化相背离。因此,社区参与到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让社区居民感知到必须在保护社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去传承和发扬自己所特有的文化。

(三)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目标

在开展旅游的过程中,目的地社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是普遍存在,而这与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中的保护目的地社区生态环境、使其成为永续利用的环境目标相背道而驰。

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就是使社区赖以生存的和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依托也即是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4][5]。目的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影响到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所持有的态度,影响到社区居民正常的生活、生存环境,最终会影响到旅游业的顺利开展、影响到旅游业与社区实现一体化的发展。因此,在任何一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社区居民的参与,必须通过居民参与的过程来提高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从而实现旅游与社区的一体化发展。

三.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实现途径

实现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并不是一个简单而单方面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实现过程,要使这样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可持续、永续发展,其途径可以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本文界定的实现途径主要是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去探讨和实现。具体而言,社区居民在参与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其参与性。

(一)社区参与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旅游业的发展会增加旅游地社区的经济收入、增加社区的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等,旅游业这些显而易见的经济贡献与社区参与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特别强的行业,社区的参与可以使社区内的各相关利益群体获得一定的收益,调动各相关利益群体的积极性。社区参与旅游经济活动包括:鼓励社区居民以个体经营的方式获得经济收入,如开办农家乐、经营宾馆、餐厅等;基于社区的车辆等交通服务、导游服务;给当地当地社区居民提供优先就业的机会;建立社区居民的合作组织,而该组织的成员应该包括绝大多数社区居民。

(二)社区参与社会传统文化的维护

社区的首要属性是社会性。旅游的发展不仅会破坏和污染旅游地环境,而且对当地社区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会产生一定的异化作用,导致社区居民对自身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社区传统文化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会削弱社区居民对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就会出现社区解体的危险局面。因此,旅游地社区担负着传播和传承社区传统文化的重担。社区参与社会传统文化的维护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对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媒体、舆论等多种途径强化社区居的文化认同感;鼓励社区居民制作具有社区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积极组织社区居民从事传统文化的表演等。只有这样,旅游地社区居民在与外来人员接触的过程中才会以较强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去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在保护社区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促进社区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

(三)社区参与旅游地环境保护

对于社区居民而言,旅游地是其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而对于旅游者来讲,旅游地虽然是其暂时的居留地,但旅游地环境质量如何已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环境质量差的旅游景区对旅游者不会形成多大的吸引力。因此,旅游地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对社区及其居民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旅游地环境与资源就成为社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旅游地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不仅需要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而且更需要目的地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参与旅游地环境的保护主要内容包括:社区组织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聘请社区居民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让社区居民有更多接受再教育和再培训的机会,提高社区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成立专门的组织让社区居民对旅游地环境进行监督,并能够参与到环境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旅游地的环境永续的被旅游业利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拉动旅游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目标。

(四)社区参与旅游规划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社区居民的参与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却是处于一种被忽略的地位。而当前在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发展比较落后的旅游景区,旅游规划也只是由政府单方面的制定,往往没有考虑社区居民的参与,这就造成社区居民对旅游规划采取抵制措施,使得规划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最终阻碍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旅游规划的制定、修改和实施过程中,必须有社区居民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把社区居民的主体优势发挥出来,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才能够在居民参与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并最终实现。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制定旅游规划时要成立专门的代表社区居民利益的机构,社区居民能够通过这个机构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实现旅游业和社区双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Regina Scheyvens.Ecotourism and the Empower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245—249.

[2]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8.

[3]唐铁顺.旅游目的地的社区化及社区旅游研究[J].地理研究,1998,17(2):145—149.

[4]胡志毅,张兆干.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2,17(2):38—41.

[5]潘九玲,李久全.社区参与和旅游社区一体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4):38—41.

[6]卞显红,沙润等.旅游与社区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5):71—76.

[7]宋章海.试论社区参与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62—65.

[8]罗辉.社区参与的旅游发展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1):32—38.

基金项目:百色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KB11)

上一篇: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教师发展性评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