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风险及化解对策探析

时间:2022-04-05 10:09:22

高校贷款风险及化解对策探析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从此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校园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投资也与日俱增,国家财政拨款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由于学费收入被限制在一定程度,校办产业、科研成果转化、社会集资捐赠等占学校收入比例又很小,资金问题成为制约高校迅速发展的“瓶颈”。因此,银行贷款成为发展高教、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贷款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影响到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贷款风险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

一、高校贷款风险概述

(一)高校贷款现状随着高校招生人数、办学规模及固定资产投入的不断增大,高校发展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财政拨款和高校自筹资金已难以满足高校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纷纷利用银行贷款来解决高校快速发展中急需的资金问题。2008年3月5日,监察部派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在全国“两会”上透露,全国的高校银行贷款有2400亿元左右。通过这条来自官方的公开信息,可以合理地推测我国高校银行贷款的总量已经相当庞大。银行贷款使高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大大超出了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甚至有些学校连利息都支付不起,更不用说偿还巨额的本金,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高校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高校贷款风险2008年前后高校已经进入了还贷高峰期。随着还贷高峰期的到来,高校还本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些高校已经使用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来缓解压力,但这只能把还贷时间延后,付息和将来还本的压力将长期化。在巨额贷款压力下,高校不得不另辟蹊径。部分高校为了还贷,通过压缩实验次数、压缩学生经费等节约成本,致使教育资源短缺。此外,部分高校还通过降低教学科研费用等办法节约办学成本。这样势必会引起教职工收入的下降,从而挫伤教职工的积极性,造成才流失,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这都会影响毕业生的质量, 进而影响就业,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高校贷款问题将对高校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高校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一)国家财政拨款不足高校贷款源于从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高校急剧扩招,造成校园迅速扩大或大量迁建,基础设施大量更新改造。面对如此大力度的扩招,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没有明显增长,无法满足高校因扩招而带来的扩张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允许高校向银行贷款发展教育事业。贷款扩招,扩招再贷款,导致高校的贷款包袱越来越重。

(二)高校盲目扩张及贷款风险防范机制缺乏高校争相建设新校区、高档办公楼、一流图书馆和体育场馆,购置各种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争夺优秀人才,毋庸置疑,这些都客观上促进了高校的建设,增强了高校的办学能力。但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和相互攀比却加重了高校的债务负担,在学校自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大举向银行举债。从机制层面上看,贷款高校对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偿还意识。不少高校在贷款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贷款规模过大的局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领导缺乏风险意识,认为高校是国家的,贷款是用于学校建设的,建成的是国有资产,即使还不了贷款政府也不可能让高校倒闭关门,没有对贷款规模进行科学测算和控制,在编制贷款可行性研究方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从而造成盲目贷款。这些都是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潜在原因。

(三)银行监管不利银行方认为高校是事业单位,是国家办的, 既不可能倒闭又不可能破产, 高校贷款也差不多等于国家贷款,因而对给高校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在高校申请贷款时,银行对高校的经济状况和还贷能力没有进行严格审查,也没有充分考虑高校财力的承受能力。多数银行并没有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对贷款额度进行科学分析, 从而加剧了高校贷款风险。

三、高校贷款风险化解对策

(一)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这是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根本。总理在2008年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在教育投入上要强调政府的责任。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发展教育是政府的职责。加大教育投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维护教育公益性的重要举措。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就是要落实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拨款占同期GDP4%的目标。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实力的重要标志。教育经费相对于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 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政府在上个世纪就确定要达到4%的目标,只有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才能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高校贷款管理高校主管部门是高校贷款监管的核心力量,它的监管力度直接影响到高校贷款风险的大小。所以高校主管部门必须统一贷款政策,权衡贷款风险,做好事前审查和事中监督,建立贷款审批制度,严格审批范围、用途等,完善贷款责任管理奖惩制度,防止乱上项目,控制贷款规模。此外,政府应通过法律形式进一步统一高校贷款政策,防范信贷风险。

(三)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具体如下:

(1)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各高校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对本校的贷款有一个比较合适的预警系数,包括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债务账龄分析等。在贷款规模上必须充分考虑本校的还贷能力,将贷款风险控制在预警线以内。做到贷款有度,用款有方,还贷有时。

(2)重视内部审计,规范资金使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是学校的财务管理活动的监督者和评价者,对资金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监督职责。加强对贷款资金的审计监督可以进一步维护贷款资金的安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教育部明确规定,银行贷款资金应用于解决制约高校当前和未来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对高校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贷款资金不得用于对外投资、捐赠、支付罚款等。所以高校应严格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范围。此外,高校应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压缩行政和后勤开支,减少消费性支出。

(3)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主要包括:一是充分挖掘学校教学资源,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 开办各种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满足社会不同层面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学校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校办产业发展。 高等学校拥有大批的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齐全的图书资料, 便捷的信息查询系统,因而具有得天独厚的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优势。在承担政府有关部门的科研项目、争取工商企业的技术攻关、科研合作以及参与各项决策咨询等方面, 有强大的实力和潜力。随着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不断扩大,通过科技开发和校办产业所能获得的教育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会越来越大,科学研究和校办产业收入成为高校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三是建立高教募款机制。多年来,我国高校捐赠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我国传统文化上并不缺少尊师重教的成分,造成目前社会对高等教育捐赠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缺少对捐赠的鼓励;国内缺乏对教育捐赠的有效管理。因此,为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 应该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一方面,从法律制度层面上鼓励私人和社会团体捐赠;另一方面,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捐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培养职业化、市场化的高校基金管理人才。结合我国具体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建立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机制,创立中国特色高校募款机制,实现高等教育多元化。

(四)加强高校贷款审查严格依法放贷是防范贷款风险的根本保障。银行机构在向高校发放贷款时,要严格根据《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执行,在高校申请贷款时,银行应对高校的经济状况和还贷能力进行严格审查,要充分考虑高校财力的承受能力。 对贷款的额度要进行科学分析,应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如规模大小、院校性质、未来可预见到的收入能力和偿还期限等诸多因素来确定, 把握好“度”,严格控制规模。 一方面,银行要重视贷前审查。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共同制定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测算各高校的贷款风险指数,严格控制高校银行贷款的总量,对突破高校偿债能力的贷款项目不能发放贷款。 另一方面,要加强贷后监督。 对于高校贷款资金的使用,贷款银行应该对其支付方向进行核实,保证贷款资金不改变用途。通过逐步建立健全高校信用贷款机制,完善银行对高校授信的评价体系, 探索新的高校信用等级评价办法。

上一篇:浅谈高校暂付款的管理 下一篇:企业财务危机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