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

时间:2022-04-05 07:52:03

浅谈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普及,在现今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有必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学会运用多种方式促成教育教学的转变,学会尝试新的模式教学,注重学生多向互动合作,发挥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促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新课改理念 学生主体 自主学习 多向互动合作 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过去传统模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分立的,传统型的教师只是单纯地负责教学,而在这一理念的主导下,我们的学生也成了被动的输出者,成为了单纯的学习者,教师和学生成为分立的两个过程,在此理念主导下,形成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成为教师讲授的被动接受者。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导致了学生学习能力的不足。

有学者曾经指出:“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人,教育不是既定划一个的笔墨,把受教者加工成划一的‘标准件’,而是尊重受教者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味,以对于他们各自说来最恰当的方式,把他们成全为合于他们天性而又富于人文教养和创造精神的人。”这种观点从某种程度上契合了我国现今提出的一些观点,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单纯指某一方面的内容,在新课程理念下,所强调的师生之间应是一种良性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学会相互之间学习沟通,是一种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

鉴于新课程在教学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和发展,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新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进行研读后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让人们重新认识课堂教学任务和角色定位,教师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进而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在过去传统型的师生关系下,我们的教师总是以严肃的心态对待课堂,课堂教学展现的是一种呆板无味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呆闷死板,而在新课改理念的启发下,我们应尽量改变过去的教学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课堂注入清新之风。教师应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过去小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身体必须符合教学规范,课堂不准学生说话等等教条性的内容让学生的个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对等,从而造成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新型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学习束缚,建立民主型的课堂,师生之间应注重情感沟通交流,改变教学身份,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发表意见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使学生在民主型的课堂气氛中成长、学习。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思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运用小组讨论,辩论赛,情景讨论,辩论会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丰富课堂效果,同时还可将几种讨论的形式组合起来,以求达到最好的课堂组织效果,课堂应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呆板和无生机的,只有这样才能扩充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教学生命发挥到最大,发挥出最好的教学功效。

2以多种方式促进教学的转变,积极尝试学习新模式――多向互动合作

这种模式更多的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强调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教师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这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能够懂得与学生进行多向互动合作,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富有自主的学习促进学生拥有个人学习的空间,这种模式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运作产生的,要想实现这一点,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就显得相当有必要,比如在教学上我们应有创造性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应改变过去少提问题的情形,应创设有启发性的问题,试着将问题抛给学生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老师主动的引导,在学生的众所欲言中让学生真正地实现掌握课堂内容。只有才能让师生之间互相表达意见,交流彼此的看法,我们的教学也会因此而活起来、富有生命,这正是我们在完成教学情境中所首创的思维模式,让师生之间因此而奏出最和谐的音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转变了过去单一的身份,这正是这种教学模式多重转变最有力的证明,师生之间的多重互动让问题变得简单明朗起来,教学的艺术得以体现,发挥出了它应有的功用和价值。

3注重学生多角度学习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给我们的学生以启蒙教育的语文书同样在完成着这样一种使命。我们的课本应该激扬这样一种正能量,应该寻求从多种角度去寻求答案,在课堂教学中尽管学生的问题比较幼稚甚至是不合乎生活实际,但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过程,我们的学生才会是有个性和富于智慧的学生。新课程理念应该是学会珍视学生的独特的个人见解,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发挥,这正是我们这一新课程理念所主导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民权县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浅谈车用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