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时间:2022-04-05 09:01:48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摘要:数学问题情境,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激发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克服困难,进而获得成功体验的数学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80-01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伸到具体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促使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即以此为主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1.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体验动机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2.创设动画式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由于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让学生猜测一下它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有的猜是四边形,有的猜是正方形 ??h ??h )这时我动画演示:剖开塔基的截面,显示它的形状,正方形的形状得到认同,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在建筑中应用直角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样确定直角的吗 ??h ??h 这样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

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著名的IT巨头中国联想的广告更是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如学习了中点后,再学习角平分线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展开类比和对比,联想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等。

4.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5.讲述数学典故来创设问题情境

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6.运用"直观性"问题创设情境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一定要有好的题材才行,有时我们可以直接利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设学生于问题当中,置问题于情境当中,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选修2-1第一章:"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我们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设置问题情境,比如:请写出下列两个命题的否定,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联系:

(1)高二(3)班的所有学生都是男生。

否定:高二(3)班至少存在一个学生是女生。

(2)高二(3)班至少存在一个学生是女生。

否定:高二(3)班的所有学生都是男生。

特点与联系:命题1是全称命题,它的否定式特称命题,命题2是特称命题,它的否定式全称命题。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很轻松的理解并掌握了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概念与写法,所以学生的理解是深刻的,对知识的掌握是较扎实的。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吕世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例》 王立嘉 宁波出版社

[4]《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分设研究》 潘莉霞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试论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下一篇: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