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腹腔引流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4-05 08:18:47

浅谈腹腔引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腹腔引流;引流管;临床意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2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34-01

普通外科手术后,常常在病灶区域或特定的部位防止引流管,便于充分引流,观察病情,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后遗症。对促进病人康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腹腔引流的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1 放置引流管的适应症

1.1 坏死组织未能切除或有大量的坏死组织无法切除。

1.2 病灶已切除、破裂已修补或组织器官已吻合。

1.3 手术区域有较高的渗血、渗液。

1.4 已形成局限性积液。

1.5 病情转归的动态观察。

1.6 病情稳定期的特殊处理(内窥镜检查、取异物、造影、冲洗等)。

2 引流管的选择

烟卷引流效果不好,易发生组织器官坏死或漏,特别是在吻合口处。局部可产生淋巴逆流,影响愈合。在引流管的选择上,既考虑经济实用又考虑病变和引流物的性质。选择粗细适宜,材质不同的引流管。一般来说,硅胶管对周围组织刺激小,质地好,不易扭曲和离断。

瘘管形成时间长,胶质管则相反。窦道的形成一般一周左右,根据病情可选择特别的引流管(比如肠内营养管、“T”形引流管、经皮内窥镜胃造瘘管等)。

3 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和固定方法

3.1 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和功能上的不同,考虑后续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情况下放置病灶附近,腹腔或/和脓腔的低垂部位以及隐窝、旁沟、小网膜右侧等。此处易积液、积血、积脓。由于病灶切除、吻合、减压、脏器破裂影响的预防和处理可放置多条引流管,以便彻底引流,切不可紧靠吻合口。

3.2 在切开腹壁皮肤后,不推荐用电刀直接切皮,影响切口的愈合,同时考虑手术后的,用大直钳,自切口进入腹腔,其方向与引流的位置成一条直线切口。引流管引流的部位在身体的同一冠状面上。或以短平直为原则,在腹壁固定引流管时,缝合结扎后,不应使引流管形成侧角。比如上腹部引流时,固定引流管的线结在外下方,或在引流管的远端固定,保持引流通畅。

4 引流管的裁剪方法

以对组织损伤小,引流通畅,便于拔出为标准。其尖端呈鱼嘴样引流管为常见,以扩大孔径,侧孔应以尖端5cm之内为佳,避免出现感染以及组织顿侧孔的可能。一般以2-3侧孔为宜。

5 拔管的方式

动作要轻柔,轻轻左右旋转逐渐拔出。必要时每天拔出1-2cm。禁忌在拔管过程中动作粗暴,直接拔出或反复进出,会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6 拔管的时机

根据每天24小时的引流量、性质、病人的全身症状、腹部体征、常规、生化、C-反应蛋白、细菌培养及药敏、腹部彩超,病人等,必要时闭管观察不同部位窦道形成时间引流管的作用等情况,做具体分析。过早拔管可能引流不彻底或形成漏,过晚可能造成付损伤和病人不便。

6.1 在胆系手术中,无特殊情况,一般放置3-4天即可拔管(肝下,小网膜孔右侧等)。若胆总管探查所致的“T”管引流,一般两周左右,拔管指征有明确要求;若副损伤或者是病变切除所致的胆总管离断所放置的“T”管放置时间不应小于四个月。如果术后发生胆漏,应延长至半年以上。

6.2 因各种原因的腹膜炎所致的腹腔脓肿和局限性积液,在处理原发灶后,术后结合常规及彩超检查,引流管视其液体逐渐减少,每24小时小于50ml即可拔管。

6.3 胃肠吻合口漏的形成一般在一周左右,也有两周的报道,酌情处理。

6.4 腹腔肿瘤的病人,术后可能出现腹水,若腹壁造瘘并非一定延长引流管的拔出,若远近端吻合,要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为重点。可适当延长拔管时间。

6.5 肠内营养管的拔除,一般窦道的形成在两周左右,非永久性肠内营养管的拔除可参照“T”管引流。

以上内容为引流管的常识性知识,我们本着尊重科学,以人为本的原则,虽为细节,但细节之处更显真情。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是提高诊治水平的关键,特别是青年医师。

上一篇: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观察与处理 下一篇:浅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问题及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