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时间:2022-04-05 12:58:07

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摘要】从树种选择、季节选择、平整土地、培养壮苗、安全运输、截干、栽植、管护等方面总结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提高措施

近几年来,气候持续高温少雨,不确定的气象因素增多,给植树造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根据客观规律组织造林,才能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总结如下。

1树种选择

严格遵循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遵循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依照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挑选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地生长的造林树种才能使植树造林取得成功,发挥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因此,树种的选择是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2]。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适宜种植杨柳,盐碱地区适宜种植沙枣和胡杨树,干旱地区适宜种植沙枣和榆树;沙漠地区适宜种植梭梭、红柳和沙拐枣。应选择根系发达、芽体饱满、枝条健壮、无病虫害的苗木为好,带土球移栽。

2季节选择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植树造林时间一般为2月下旬至4月中旬。此时间段气温较低,风速小,雨水较多,阳光弱,苗木还未萌动,适宜栽植。造林季节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4月中旬土壤解冻后进入返浆期,此时期适宜早栽,苗木地上部分未生长,但根系已开始活动,先生根后发芽,蒸腾作用弱,易成活,利于提高成活率。秋季植树适宜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土壤尚未封冻前,此时段气温开始下降,水分较稳定,地上蒸腾作用减弱,苗木生理活动减少,栽植后易恢复生机,翌年春季苗木生根发芽早。

3平整土地

树木栽培之前清除地上的灌木、杂草等,使光线直达地面,空气对流加强,促使近地表气温升高,湿度降低。再进行彻底的深翻,深度在40~50 cm,疏松土壤,使其孔隙度增大,渗透性增强,有利水分下渗到深层,并加以保蓄。因为水的比热小于空气,在干燥的土地上增加含水量,使其升温慢、温差小,而在过湿的土地上排出多余的水分,使其升温快、地温高。近地表的气温、地温增高,可促使春天土地早解冻,利于苗木生长。对于水量较充分的地区,可把一时渗透不及的降水贮蓄起来,先把坡面整出多个小的平地、下洼地或反坡,改变其地表的径流,预防雨水大量汇聚、流量大而快。对于干旱地区,可利用保水剂,保水剂是一种高吸水性树脂,此类物质有大量的强吸水基因,结构特异,在树脂内产生多渗透缔合作用,通过网孔结构吸收是自身重量数百倍的水分,这些被贮存在保水剂中的水分可被树木根系直接吸收。现阶段国内外常用的保水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丙烯酰胺一丙烯酸盐交联物(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胺等);另一类是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聚丙烯酰胺的特点是:使用周期、寿命较长,在土壤中的蓄水保墒能力可持续4年左右,据报道,应用该类保水剂造林后,当年的吸水倍率维持在100~200倍,翌年吸水倍率降低20%~30%,至第3年降低40%~50%,第4年降低更多。聚丙烯酸钠的主要特点是吸水倍率高、速度快,但是保水性能仅持续2年左右,据造林试验报道,此类产品吸水能力、速率明显高于聚丙烯酰胺产品,充分给水后0.5~1.0 h便吸收自重130~140倍的水分,但是翌年的吸水倍率降低60%左右。

4培养壮苗

在干旱地区造林时,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相应规格、苗龄的树种,以杨树、侧柏和刺槐为首选。落叶树种需具备完整根系、主根短直、侧根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常绿树种需用容器苗或根系带土球,容器不能脱落,土球不能松散,需对苗木进行分级,标明苗木朝向。另外,还要注意严格按照起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起苗前1周,需灌足出圃水,预防苗木在起苗、运输、假植和定植过程中失水过多,从而降低成活率。据报道,如果苗木失水量为10%,则造林成活率降低20%,若苗木失水量达到20%,造林成活率降低40%,苗木失水量在30%时几乎没有利用价值。另外,在起苗时要注意在距根径30 cm圆周线以外挖撅,避免伤根伤皮,勿硬拔强斩。一年生苗木要有25 cm以上的主侧根,要求根系完整。没有及时运走的苗木要立即假植或覆盖,防止曝晒、风干和失水。对于容器苗的起苗最佳时机是容器袋内的营养土不黏为准,如果过干,在造林后保墒时间短,并且在运输及栽植过程中营养土容易脱落,从而使造林成活率减低;如果过湿,起苗时根系与营养土容易松动,丧失了容器苗的作用,并且容易在运输过程中营养土僵硬及变形,营养土壤毛细管受损,透气性差,造林后苗木自行夹死。用铁锹从容器袋的底部将容器苗挖出时,一定要轻,不能群体硬拔,防止根系与营养土松动。没有及时运走的苗木要立即采取遮荫措施。苗木要按大小分级分类包装,每50~100株1捆。

5安全运输

裸根苗木运输中要覆盖好,不能伤根伤皮,运到目的地后要立即假植。容器苗栽植技术难度高、速度慢,要边栽边运。尽量用专用车运输,最好做成专用架,一次运苗3 000株,禁忌大量堆积及长途运输,每层货架只能装1层包装袋,不能重叠挤压,运输时要轻装轻卸,不能甩投,到目的地后要单层堆放,用草帘遮盖。勿用塑料布等不透气的物品遮盖。堆苗点向作业区运输时,应用筐子运输,每筐装1袋,切忌挤压,禁止用编织袋等软包装背运,会造成营养土脱落及变形,降低造林成活率。

6截干

落叶树种需进行截干,以18 cm为佳,常绿树种应进行上部枝叶剪除,可减少水分蒸发。萌芽力较弱的树种可对苗木进行套袋,可预防苗木失水,并可有效防治病虫害。有条件的,最好对截干顶端蜡封,蘸蜡时间不能超过2 s,蜡温宜在60 ℃左右。裸根苗栽植前需蘸浆。应用高分子吸水剂2%的比例溶入水中,用通透性较好的土壤溶入水中,充分搅拌,使泥浆呈吊线状为宜,还可掺入适量食盐、草木灰、尿素、磷肥等,做好泥浆后立即进行蘸浆,使泥浆充分包裹根系,立即栽植。

7栽植

首先应根据随起随栽的造林宗旨,减少起苗至栽植的过程时间;其次是带母土造林技术,对于苗龄超过3年以上的,为了更好地提高苗木对当地的适应能力,起苗时需要带原床土,带土栽植。再次是按照“一提二踏三覆土”的技术要求,将苗木直立于洞内,把根系舒展开,先填1/2坑土,盖满根部后轻轻提起苗木,尽量使土壤和根系紧密接触,要踏实苗木周围的土壤,再填新土并踏实。

8管护

春季苗木萌芽后,先要进行培土、施肥、扶正、扩穴和踩实等工作,然后要预防牛、羊和野兔的侵害。截干苗木需在萌芽条长到10~15 cm时抹芽除蘖,选1个直立健壮生长的条干,其余枝条全部抹除,这样利于幼树生长,成林比较整齐。新造林地区当年需进行2次松土除草,松土深度5~10 cm,松土后可切断土壤毛细管,减低水分蒸发。苗木需施入磷酸二氢钾200 g/株和腐熟农家肥2 kg/株左右,并进行深埋。采取这种方法后,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改善土壤通透性,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另外,除草可减少杂草和幼树争肥争水,提高幼树通风、透光性,将除掉的杂草覆于地表,伏天可降低地表温度,减少蒸发。有条件的地区,需在7―8月盛夏时期,每隔10~20 d浇1次水。

参考文献

[1] 沈志新,高丽华,姚晓妹,等.半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几点建议[J].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3):14.

[2] 徐生贵,何俊,徐寿喜.提高荒山生态林造林成活率的对策[J].中国林业

上一篇:景观建设在农业生态旅游中的实践探讨 下一篇:美国九曲花街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