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新闻缘何“唯快不破”

时间:2022-04-05 12:40:54

当下新闻缘何“唯快不破”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个“普世法则”似乎很少有人提出质疑,但无论是从传播特点还是从现实存在的角度审视,“第一”常常会凌驾于“正确”之上。“李光耀被去世”事件中众多主流媒体纷纷“躺枪”。今天“轮到”李光耀,昨天是金庸,前天是比尔・盖茨,“快字当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延后满足的慢新闻近期再度被欧美一些媒体重拾,但对于新闻业界而言,慢新闻并不是新鲜成功的尝试,目前也看不出有多大的示范效应,快新闻依然一统天下。“存在即合理”,《华尔街日报》10年前提出人类已进入“闪新闻”时代,受众阅读习惯和媒体传播趋势的变化,无非是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自然反应,但在新闻信息智能化传播和用户自生成加速的环境下,更要认真思考“快与准”这对矛盾如何避免”,如何走出“一快就错,不快就亡”的死循环。

新闻为何越来越快

对比跨度往前拉伸20年,新闻越来越快也就不难理解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互联网在传播领域取代传统媒体的绝对地位。新闻格局变化,最主要的体现是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变化,如同《新浪之道》写的,整合曾是门户网站编辑规范和流程的第一要务,借助热点事件首发是网站生存和扩大影响的法宝。

从“9.ll”事件到伊拉克战争,新闻网站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快讯上,无法采写新闻的网站靠编发新闻抢,编发也不让的靠转发来抢,大小热点争抢第一,“搏杀”惨烈到以“秒”计算。生存竞争,争抢受众, 一个重大的突发新闻,可以让一个网站的全球排名由几千名瞬间变为百强。“9・11”事件、伊拉克战争、萨达姆被抓、别斯兰人质危机等等,可以直接编发外电的网站出尽风头。在网络圈地的日子里,一个重大突发事件的首发会带来几千万的受众,而重大突发事件的缺位或慢半拍,后果无异于“自杀”。

抢发新闻必然导致准确率的下降,虚假新闻的上升,这也是规律性表现。抢发新闻的背后,网站采编流程、规范和把关的缺位暴露无遗。尽管如此,对比抢发成功带来的影响和失误造成的公信力伤害,大多网站的选择仍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自媒体的出现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包括新闻客户端在内,进一步拓展了传播渠道,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这里又出现了一对新的矛盾:“圈地创新和采编流程的规范”。智能搬运的客户端,审核宽松的自媒体,“事实已不再重要”的社交媒体,短期坐拥亿计用户,发展得太快,新闻规范得太慢或缺失,良莠不齐的者、真假不辨的“快讯”和“小道消息”,信息传播一脚迈进失控的“快”阶段。2015年初,200多页的《搜狐新闻采编规范》在微信圈火了一番,十多年淬炼的精华让人“膜拜”,但时间已是网络媒体走下坡路之时。人们不禁感慨,一个媒体的规范和活力之间,到底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法律规范和对抢发失误的处罚的缺失,进一步助长了快新闻的恶性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恶抢”事故发生后,无法界定过错和责任。《刑法》个别条款虽可以追究某些领域恶意造假的传播,例如“纸馅包了”炮制者。但对主观故意惩戒起来有法可依,而编发和转发失误的,主要依靠自律和道德规范。

快新闻迫切需要在良性轨道上运行

考虑到快新闻一统天下的现状和问题背后的复杂性,从目前看,仅仅依靠吸引长尾受众的慢新闻来挑战快新闻并改良传播环境,恐怕是痴人说梦。

规范快新闻和改良传播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统筹考虑媒体变革、融合的深层次规律和受众阅读方式的变化,又要针对不同的新闻载体、不同的和传播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多管齐下,对症下药。

道德规范和行业自律虽然是温药,但长期服用利于“治本”。加强采编审核流程建设,注重公信力,新旧媒体和社交平台自律是规范快新闻的基础。监管和法律规范既是猛药,更是制度性必备,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亟待推出,尤其在新媒体方面,让自律和良性发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受众是和传播的对象和主体,他们的口味才是决定新闻快慢的衡量标尺。在这个意义上,新闻快慢由媒体和受众投票决定,更是社会和人群文明水平、价值认同的直接反映。

上一篇:防止关系错乱 下一篇:何时告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