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时间:2022-04-04 08:56:04

新课改下如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活动的单一,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如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多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教学为手段,由教室移向生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全体性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实际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的课外兴趣作业。例如:收集家乡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学生通过实践明白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加深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明白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 合理利用家庭课程资源

孩子们生在农家,对家作物的外形特点和生长过程自然有深刻的印象,不像城里的孩子只停留在熟悉的成品的表面。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乡村特有的生活和识字结合起来。

3、 要积极开掘社会课程资源

社会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这是传统的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如在学习十一册口语交际《小记者》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民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这样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不是无源之水,就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教师可以因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问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中把朗读落到实处

《新课标》明确指出:“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朗读几乎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还有助于语言的积累。 因此,朗读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课堂教学的本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1、在朗读时把吟诵和品位相结合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吟诵与品味的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例如《桑娜》一文中,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音的轻重使学生感受桑娜复杂的心情,体会桑娜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

2、在朗读中合理展开联想与想象

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言语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或语表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常常要运用由联想或想象作为基础的修辞手法,以使语言鲜明生动。如《台湾的蝴蝶谷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澜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如果仅从文字的表层意义呆板地理解“色彩斑澜、穿、越”等词语,就无法感受到活生生的动人的蝴蝶聚会的场面。要想让学生披文入情,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只有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数以万计的蝴蝶身着彩衣正从四面八方赶来,它们生怕耽误了大好春光,急着到蝴蝶谷去聚会,你瞧它们飞得多么轻快、多么活泼!学生在看图想象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只舞姿翩翩的彩蝶,正赶着去蝴蝶谷聚会呢。因此,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创造性地获得语感。

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农村小学大多没有多少图书,而且大多内容陈旧,不适合学生阅读,更谈不上有图书馆。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家长认识跟不上,也没有几本课外书籍,农村小学生基本处于无书(课外)可读的状态。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进行大量的阅读不行的。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培养语感,增加语言积累,完成语文的三维目标。因此一方面学校应每年从经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学生购买图书;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一些课外书,让学生有书可读。而我们也可以在所任教的班级成立一个“图书角”,书的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为从学校借来的图书;一部分为学生自愿从家中拿来与同学共享的图书,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阅读“图书角”中的图书。为了增加图书角的图书册数,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捐一获十”活动,倡议每个学生都捐出一本书,这样如果全班有三十余名学生就会捐出三十多本书,所有学生把这些书都认真真地读一遍,就等于自己有了三十多本书。每个学生捐出一本书花费在十元左右,家长完全承受得了,这个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效果很好。为了展示学生读书成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教师可以在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每周还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上一篇:在古诗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下一篇: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