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干预

时间:2022-04-04 12:31: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营养支持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50例,参照营养不良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符合营养不良者,在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50例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49例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结论 营养支持的治疗护理简便安全,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营养支持治疗;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和气短,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逐渐增高趋势,以成为人类病死的第四大原因[1]。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COPD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0%~70%[2],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病情随之加重,发作次数随之增多。由此可见,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COPD患者的全身状况、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5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修订的"慢性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3],排除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8岁。患者在住院期间,通过测量体重、体重指数(BMI)和血清蛋白值,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及时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

1.2方法 入院当天测量身高、体重。标准体重按我国常用的Broca改良式计算,入院第2d检查血清白蛋白值。参照营养不良评估标准[4]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符合营养不良者。急性发作期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为主,主要包括:静脉注射20%中长链脂肪乳250ml,复方氨基酸250ml+丙谷酰胺50ml,1次/d;稳定期逐渐过渡到以肠内营养为主,口服瑞高、能全力、百普力500~1000ml/d。一般1个疗程为2w。

2 护理干预措施

2.1心理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让患者参与制定营养支持治疗的计划,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情配合执行营养治疗计划。

2.2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措施

2.2.1肠外营养(PN)治疗的护理 COPD发病早期,机体释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同时伴有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此时给予肠外营养(PN)治疗, 如静脉注射20%中长链脂肪乳250ml、复方氨基酸250ml+丙谷酰胺50ml, 20%白蛋白50ml 等1次/d,保证能量摄入与消耗平衡,选择适合个体的营养液。①避免输液反应:营养液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在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配置时环境要消毒、抽吸药液前洗手,配好的营养液需在12h内滴完,以防滋生细菌和霉菌;②防止静脉炎:PN常应用大分子及高渗液,如脂肪乳、氨基酸、高渗糖等,这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不宜采用周围静脉输入,须经中心静脉给药,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检查,保证输液通畅,同时做好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③注意配伍禁忌:PN液多为大分子甚至为混悬液,如脂肪乳、氨基酸等,通常情况下忌与其它药物配伍使用。如需同时静滴其它药物时,PN液应单独一条静脉通路给药;④调整输液速度:为保证机体获得持续的能量供应,PN液要缓慢滴注,不宜在短时间内快速滴入。尤其是高渗糖,一方面会引起胰岛素代谢异常,另一方面在体内分解产生CO2,短期内大量CO2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正常人通过增加通气避免,而COPD 患者不能相应地增加通气,从而导致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静脉滴注PN营养液时最好应用输液泵,以保证输液速度的恒定。

2.2.2肠内营养(EN)治疗的护理 在患者消化道症状解除后,尽早应用肠内营养(EN)治疗。EN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有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占重要地位。①EN液的选择:我院呼吸科所用的营养液以瑞高为例,其热氮比为523kJ:1g,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热卡百分比为20:35:45,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氮平衡,并减少CO2的产生,降低呼吸功能。瑞高的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较高,是良好的胃肠营养制剂;②EN液的鼻饲方法:胃肠功能较好的患者,采用间歇鼻饲法,一次给鼻饲液100~150ml,间隔2~3h/次;胃肠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采用连续鼻饲法,鼻饲液用营养泵缓慢泵入,一般12h维持。鼻饲过程中床头抬高30°~45°,防止胃食道返流;间歇鼻饲后,尽量避免气管内吸痰,因吸痰时患者反射性呛咳,腹压骤然升高,胃内容物返流,易致误吸,而加重肺部感染,不利于COPD 患者的预后。一旦发生误吸,立即行气管内吸引,加强扣背体疗。

2.3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观察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色泽及弹性,每周测量肱三头肌臂围及体重,作为营养支持治疗效果的参考。观察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情况,指导静脉及胃肠道营养的应用。

3 结论

COPD 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降低、消瘦、人体测量异常及免疫功能下降等。易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有3方面:①是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且患者进食减少;②是患者长期处于病态,机体能量需要增加;③是患者的分解代谢加强,使得体内营养物质消耗增加[5]。患者由于营养不良,削减了呼吸肌强度,使其出现呼吸肌疲劳,导致肺功能障碍,同时影响其免疫功能,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多种必需营养素,能维持和改善机体器官、细胞的代谢与功能,增加呼吸肌的收缩功能。结果显示,通过对50例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COPD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49例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1例死亡,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由此说明,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简便安全,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津平,王红敏,杨杰,等.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恢复的影响 [J].护理研究,2010,24(7):1727-1728.

[2]杜慧燕,陈东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干预[J].现代中医药结合杂志,2008,7:710.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郝清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支持的循证护理[J].河北医学,2007,13(1):104-106.

[5]刘祚燕,张清琼,胡秀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10,22(5):949-951.

上一篇: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 下一篇:临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和感染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