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4-04 04:54:39

“情感过滤假说”对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启示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语言输入如果要顺利地进入负责语言的大脑区域,语言输入的量和学习者的情感过滤程度起关键作用。”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而言是必须的,但并不是足够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由此,克拉申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说”。他把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视作一个过滤器,对语言摄入进行过滤。低情感过滤使较多的语言输入自由通过,高情感过滤将语言输入部分或全部挡在门外。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可以应用“情感过滤假说”理论,让学生自选读物,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奖励等方式,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激活并发挥积极作用。

一、“情感过滤假说”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克拉申把学习者的情感障碍看成一个过滤网,一部分输入进入网内得到吸收,而另一部分输入则无法过网。情感障碍越大,过滤器越密,吸收就越小;情感障碍越小,则过滤器就越疏,吸收就越大。克拉申认为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情感变量主要有以下三类: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这些变量直接影响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学习者焦虑感强、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信心,对语言输入产生很强的过滤作用,很难主动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从而妨碍语言的习得;相反,学习者焦虑感弱、学习动机强烈,又有自信心,其情感过滤的作用则很弱,可以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并易于进入语言习得机制,从而加强语言的习得。

国家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在七级语言技能目标中要求(高中毕业标准),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23万个词以上。显然,仅用课本提供的阅读材料绝不可能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而《标准》使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提高到政策性层面。《标准》界定,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阅读情感因素主要包括阅读兴趣、动机、观念、焦虑、意志等方面。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说明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尽可能创设一种友好、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动机,排除学生的焦虑感、增强学习信心,将他们的情感过滤降到最低限度,创造输入被吸收的有利条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情感过滤假说”推进英语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是指课堂时间以外的阅读,而是指教材内容以外的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学生自选读物、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和评价奖励等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学生自选读物

课外阅读属于自主阅读,学生只有具备阅读兴趣,才会有信心和动力坚持阅读,才能确保大量的语言输入被吸收,而学生对读物的兴趣决定着他们阅读的程度。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没有充足的时间自我筛选读物,同时他们也缺乏对自己英语语言能力全面、正确的评价。因此,教师应本着“教师定标准,学生定读本”的原则,迎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找到自己兴趣的最佳切入点。具体分两步操作:第一,教师依据克拉申的原则,设置读物的标准,即读物的难易度要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克拉申指出:“为了使语言习得者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更高的阶段,所提供的语言输入中必须包括一部分下一阶段的语言结构。”第二,教师可把英美文学作品(简写本)的目录印发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学生会选取像《远大前程》《简·爱》《呼啸山庄》《圣诞欢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往往在几天内就能够读完,回忆起来还能朗朗上口。针对短文阅读,教师把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报纸杂志提供给学生,通过试读,让学生彼此推荐优秀作品,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充分体验到“我的学习我做主”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积极性。

2 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课外阅读活动本身的需要,更是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后,只有获得与别人交流思想的机会,尤其是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在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进行交流,才能促进他们语言水平的提升。以小说阅读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语言输入环境。在阅读小说前,成员之间可以交流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思想等;在阅读小说的几天内,组员之间比较阅读的进度,监督阅读进程,相互提问,随时随地展开讨论,发表对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等的看法,足以互相启发、活跃思维,起到无师自通之效果;读完小说之后,组员可以进行合作摘录好词和美句、写评论等活动,同时,也可以围绕小说内容,在组间举行讲故事比赛或辩论等活动。总之,在课外阅读这个平台上,学生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满足了自己交往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把学习的激情释放了出来,把“阅读”变成了“悦读”,他们积极倾听、畅所欲言,多渠道吸收和摄入语言。

3 教师系统指导

对我国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整体上处于一般水平,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到很茫然。65.9%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较弱。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不强的前提下开展课外阅读,困难重重,由此而产生的焦虑感和挫折感不言而喻。因此,在学生大量输入语言信息的同时,教师必须系统指导阅读策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初具自主阅读能力,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增加语言信息的摄入量,提高阅读质量。当然,教师指导还包括针对阅读材料设计阅读任务,并对如何完成任务进行指导,对每次完成情况坚持反馈,检测学生阅读的效果,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最终达到面对困难都能迎刃而解的境界,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态势,使学生由“能读”到“想读”,确保课外阅读的收益。

4 实施评价与奖励

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活动档案、组织小组表演活动和将评价与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把评价贯穿到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来,融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于一体,突出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增强学习的主体性意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相当一部分高中生还没有形成英语课外阅读的内在动机,适时适度的奖励强化能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教师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发放奖状和奖品,还可以对小组实行团体奖励,重在整体提高,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动力和意志。

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通过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对课外阅读教学的启示,说明情感教育在外语教学中找到了切入点和立足点,为课外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教学提供了独特的视野。“情感过滤假说”帮助学生调整了个人情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优化了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效果,为学生英语能力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启东中学

上一篇:灵活使用教学案开发整合课堂资源 下一篇:“五自主”让学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