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

时间:2022-04-04 04:48:34

“任务驱动”教学法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的课程。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程时兴趣很大,可没多久,兴趣就没有了;学生对玩计算机很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却没有兴趣。信息技术课怎么学?怎么教?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些问题一直让许多老师感到困惑。作为教学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因地制宜,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1.明确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问题解决式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其主要特点就是要围绕任务展开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来驱动的“任务”的特点。用来驱动的“任务”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任务”设计的完整性、难易程度及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任务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虚构和生造;任务不能太小、太琐碎;任务不能太死板,要灵活;任务要具体、难易程度适当。

3.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3.1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容易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3.2“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在学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4.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操作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我们可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作为教学模式的主要结构,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通过这样四个模块结构,使学生明确了任务,借助了一定的情景模式,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进一步剖析,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培养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学习过程中,任务与任务之间承上启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探索掌握文字处理模块的学习。

5.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效果。课堂效果主要体现在:

5.1课堂气氛与以前大不相同。传统的课堂可能是教师“管”得太多,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只是机械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师生间的交流不多。而用此法后的课堂气氛则大不相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真的动起来了,气氛很活跃,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都有较大提高。

5.2学习内容更为开放,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传统教学内容是预设的、封闭的,要求学生按统一要求去完成任务。而用此法后,课堂教学中只是提出了需探究的问题,并无预设和封闭,因此学习的内容开放的多了,而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再是统一标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做稍浅层次上的探究即可,而对于学习优等生可做更深层次上的探究,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但“任务驱动”教学法毕竟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因此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做进一步的研究。

上一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下一篇: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环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