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4-04 02:01:14

【前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由于在各种统计年鉴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都是以指数的形式出现的,是一个相对数,而农民收入(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表示)是一个绝对数,为了便于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均取其相对数来进行分析,以1983年为基期(1983=100)分别计算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数,用RI表...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敏感分析等方法,从实证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波动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波动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农资价格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农民收入变化对农资价格变化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民收入;相互关系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9—4407—04

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到保障农产品供给,2011年更是将“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确定为当年经济工作的第二大任务。而要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是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保证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但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在大幅上涨,对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带来一定冲击,部分抵消了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1],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因此,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是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波动的相互关系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由于在各种统计年鉴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都是以指数的形式出现的,是一个相对数,而农民收入(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表示)是一个绝对数,为了便于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均取其相对数来进行分析,以1983年为基期(1983=100)分别计算得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数,用RI表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用PI表示。1983~2009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0年的数据来源于《2011中国统计摘要》。选择农民收入指数(RI)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I)作为模型的变量向量。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在进行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时对原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RI和LnPI。

2 实证研究

2.1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相关系数反映了变量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系数越高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越紧密,相关性越高。经分析,我国1983~2009年的农民收入指数(RI)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I)的相关系数为0.813 869,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从图1可以看出,RI在绝大多数年份要高于PI,这说明在绝大多数年份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速度。

2.2 单位根检验

由于RI与PI均为时间序列,而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多为非平稳序列,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两变量单整的阶,只有两变量是同阶单整的,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因而要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验证其平稳性。本研究采用ADF检验法。

通过检验发现,RI与PI的水平序列是不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又都是平稳的,均服从一阶单整,即I(1)。换言之,它们均为不平稳序列,不能够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来构建模型,需要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来分析两者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

2.3 Johansen协整检验

RI与PI的一阶差分序列已经是平稳序列,所以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因此,RI与PI之间有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这可以通过协整检验来确定。本研究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在5%的显著水平下,最大值统计量和迹统计量对应的P值均拒绝原假设,认为RI与PI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4 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RI与PI之间均有一个协整关系,但是,这种长期均衡关系究竟是RI的变动引起PI的变动,还是相反,这需要对RI与PI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互为格兰杰原因,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农民收入的变化,而农民收入的变化也会引起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

2.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的波动关系分析

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成本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价格的变化将会对农民收入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收入的波动[2]。为了考察这种波动关系,可以将二者的有关数据通过图1表现出来。

由图1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1983~2010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的波动存在一致性,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效应。但这种一致性的波动从时间上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83~2003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的波动存在高度一致性;二是2004~2010年,农民收入的波动幅度要小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对于这种差异可以从国家的农业政策上进行解释。从2004年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如对农民进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减免农业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资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维护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2.6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的敏感分析

根据一般的经济常识,本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会对农民本期的收入产生影响,而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农民本期收入的变化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应该是在下一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变化的这种相互敏感程度可以用敏感系数来反映。因此,这里借助敏感系数来研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目的计算两个敏感系数,分别为:

敏感系数1=目标值变化百分比/参量值变化百分比=本期农民收入变化百分比/本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百分比

敏感系数2=目标值变化百分比/参量值变化百分比=本期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百分比/上期农民收入变化百分比

农业生产资价格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双向的影响关系,但从图2可以发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农民收入变化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的影响。对此,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不断转变,农业生产中所投入的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在不断增加,因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成本进而对农民收入所带来的影响也在不断加大。相反,在农民的总收入构成中,虽然目前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但其所占比重在逐步下降,而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加之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下,因此,农民在收入增加时,并不会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从而就会使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幅度相对较小。同时,由于农业生产资料具有较强的专用性,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给性较强,农民在总收入下降时,并不会大幅度地减少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从而就会使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相对也较小。

3 结论与建议

从相关系数来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稳和合理上涨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并不矛盾且有正相关性,而且在绝大多数年份,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速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家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农民收入互为格兰杰原因,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农民收入变化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化的影响。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3.1 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合理调控

随着农民收入持续稳定的增加,对农业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导致其平稳上涨,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客观和必然的表现[3]。应理性地看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不能因为其对农民收入造成影响,而人为扭曲农业生产资料和资源配置的市场结构。只要不出现大幅的波动,应被视为市场的正常调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测,准确分析和预测农资市场供求形势和价格走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提高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调控和监管的水平,坚持市场取向与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政策,维护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竞争均衡的市场中形成。

3.2 依靠科技合理使用农业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农民缺乏应有的农业科技知识,导致在农村中普遍存在对农业生产资料使用不当的问题,使得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农民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农技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在农村大力宣传普及科学使用农资知识,积极推广成熟的、行之有效的农资使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益,开源节流,从而减轻农业对农资市场的需求压力。不仅要注重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还要注重思想观念、政策形势等全方面的教育,鼓励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有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3 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体系

农业生产资料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是连接工业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资保障和基础。目前,我国农资流通方式、水平、规模与现代农业和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农资流通网络建设,完善农资流通体系。要形成以乡(镇)、村两级经营网络为基础,以农资交易市场为平台,以大型农资龙头企业为重点,区域性连锁配送中心为骨干,布局合理、经营规范、运作高效、协调发展的多元化、连锁化农资流通体系[4]。降低农资物流过程中的损耗,减少农资流通中间环节,使农资质量有保证、并能低价、快速地到达农民的手中,减少农业生产资料营销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3.4 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的力度

2011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要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而对种粮农民实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是贯彻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重要举措,对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2004年起国家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加大涉农补贴力度。

3.5 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资流通中的作用

分散的农民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统一进入市场,提高谈判地位,可以通过集体采购的方式,提高农民购买农资的能力和水平,降低购买成本,保障农资质量,帮助农民维护正当权益。

参考文献:

[1] 张颢译,陈晓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基于动态VAR模型的解释[J].财贸研究,2006(6):19—24.

[2] 江金启,赵 辉.农资价格波动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稳定[J].农业经济,2008(12):93—94.

[3] 陈建梅.生产资料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10(6):34—35.

[4] 商务部.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EB/OL].http:///zwgk/ 2009—03/17/ content_1261153.htm, 2009—03—17.

上一篇:水利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研究 下一篇: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