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用风格论

时间:2022-04-03 09:02:17

浅谈色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应用风格论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解决温饱转化到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随之传媒业在这个时代犹如洪水一般滔滔不绝,电影的盛行就是其中产物之一。电影的价值除了娱乐大众以外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引导人们去认知世界认知自我。电影表面呈献给我们的是画面,演员,音乐等等,但他背后呈现的是一种思想,这种思想需要导演去赋予,让黑白变的彩色,让死板变得灵活,张艺谋就是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魔术师”之一!色彩是他的魔术棒。

关键词:色彩;张艺谋;艺术风格

一、张艺谋电影艺术风论

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张艺谋每一部影片的色彩都被赋予了表意的功能。所谓意,即指意蕴,也即创作者在讲述电影故事之外,通过设计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渲染的视觉效果、通过精心考究的画面构图表现出色彩的变化,使观众感受到的情节之外的韵味、涵义、或者作者刻意为之的隐喻。进入新世纪,随着其个人对电影艺术的进一步领悟、电影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影市场化的商业诉求,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表意功能愈发彰显,不管浓墨重彩的古装片,还是清新淡雅的文艺片,其色彩的表意功能都更具特色,构图是运用了点、线等元素来牵引观众的视觉。点是具有一定形状、大小的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在构图中,点具有集中、吸引视线的视觉感。点居中央,产生向心力,点偏离中心位置,则产生不稳定的动感。线是点的轨迹,线又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它具有长度、粗细、位置以及方向变化。不同特征的线给人们不同的感受。水平线平静安定,曲线柔和圆润,具有方向感,斜线象征着不安定和动态感。下文将对张艺谋电影的色彩,构图的表意功能逐一进行分析。

1、艺术风格

说到张艺谋的电影当然离不开恢弘的场面、个性化的色彩和大气的构图,使人们印象极为深刻。《黄土地》的摄影,在这部片子中,他充分调动摄影手段,以独特造型表现出黄土纯朴、雄伟的壮美;《红高粱》,作品有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的光影、构图、色彩均十分讲究,文化气息十足,象征意味浓厚,虽然被一些影评人批评为“伪民俗”,仍受到广泛欢迎;《菊豆》原作中山西农村在影片中被搬到了皖南,阴暗的氛围更加衬托出晦暗的主题。影片中染坊的特定环境――巨大的布匹和染缸营造出一个色彩的空间。张艺谋在电影中喜欢用颜色比喻象征或者烘托气氛,尤是红色。

2、艺术风格的事例分析与阐述

《英雄》中红衣的飞雪代表炽热的生命,黑衣的无名代表博大的胸怀,白衣的刺客残剑代表看破世俗的清净,蓝衣侠客代表知己的珍贵,绿衣对视的情侣代表宁静的回忆。张艺谋大胆运用这些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盛宴,这种震撼不得不使观众对其赞叹不绝、心向往之。树林间打斗的场面运用慢动作和特写镜头使画面更加柔美细腻。有诗意般的意境。构图可以构成美感,从美学原则出发,黄金分割线是图片的最佳比例,把想表达的事物放在黄金点上可以达到突出的效果。《我的父亲母亲》中章子怡站在家门口不是正中央,而是黄金分割点上更体现出张艺谋对电影技术的严格要求,力求把每一个场景拍的都像一张曼妙的摄影作品。所以张艺谋今天的电影风格也归功于他早期在摄影方面的造诣。对色彩的发挥也是因为张艺谋有着美术的基础。张艺谋喜欢把某一种颜色铺满整个画面。《红高粱》中突出使用红色,红色的高粱酒多次在剧中出现,表现热情奔放的人物性格,尤其在结尾红色的鲜血红色的太阳红色的高粱酒表现了炙热的爱国热情和高尚的民族精神,突出人们敢作敢当敢爱敢恨的人物性格。《十面埋伏》中,金城武与刘德华打斗的场面由黄色变到白色,白色代表死亡代表对万物终结后回到原点。也渲染了爱情悲剧的凄美的气氛。张艺谋的颜色有着寓意象征的作用,会把人自然而然的带进一种他想给大家的感觉之中。他的艺术效果也堪称美轮美奂,给人以完美的视觉享受。

二、张艺谋电影前后期风格差异

1、时代差异

早在93年前后港台娱乐片在电影市场上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中国电影又一次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其中之一便是他们拍摄的一些高资金、高质量、大制作、大场面的影片屡次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得大奖。而这些影片也使观众得到了一种新鲜的满足感以及丰富了观众对视听语言的了解。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是他转变成商业化风格的第一部作品,它运用高超的电脑特技、恢弘的场面以及大批明星阵容瞬时拉拢了观众的眼球。华语电影在沉迷许久之后终于迎来了海阔天空。从此继《英雄》之后的这类电影开始层出不穷的出现在人们眼前。《十面埋伏》、《功夫》、《天下无贼》、《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相继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获奖无数。有的甚至可以与进口大片相抗衡。从张艺谋的一系列电影作品可以看出张艺谋对这些变化所做出的敏锐反应及其造成的广泛影响。张艺谋的眼界和立足点是引领一个时代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确实可以说:张艺谋是新时期30年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引领新一代导演走出一条光明而意义深远的道路。

2、风格即价值观

纵观张艺谋的成绩,可以说明无论是前期偏向于对贫苦社会现实的反思的纪实色彩还是后期偏向于增强视觉效果的艺术色彩张艺谋是与观众站在一起的,他把自己的想法与时代的特色联系在一起。逐渐商业的变化也许是张艺谋逐渐成熟的过程,有人觉得张艺谋变的商业了,可是张艺谋拍摄的每一部作品仍充满了张艺谋的风格,张艺谋的符号非常明显。个人觉得没人能取代。当然在所有电影中像《山楂树之恋》这样作品扫去了商业,以最淳朴最简单的风格呈现给大家。这样的作品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如微风吹过,也有像《三枪拍案惊奇》这样的评价一般的电影。张艺谋也是在探索的过程寻找他想要的,张艺谋曾说过他不是什么思想者,他只是简单地从故事本身中汲取。而他所想做的是纯正的艺术,你可以说他是艺术家是思想者但我觉得他更是理想家,他在用他的生命去热爱他的工作,并乐在其中。(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卢琳.电影文化的时代表征――张艺谋20世纪80年代电影文本分析.电影文学.2010年4月19日.2008(4)

[2] 景虹梅.简论张艺谋与中国新时期电影30年.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11月13日.2009(1)

[3] 乔焕江.文化先锋与大众神话――张艺谋电影艺术论略.东北师范大学报.2004年1月8日.2001(04)

[4] 武放.论张艺谋电影美学观念及其实践构成.河南大学.2009

[5] 陈青.文化寻根视野下的张艺谋电影.浙江大学.2010

[6] 崔宇.张艺谋电影中审美理想烛照下的审丑表达.东北师范大学.2007

[7] 李红艳.消费文化与张艺谋电影编导艺术的转型.四川师范大学.2009

[8] 王赫.叙事学视野中的张艺谋电影.东北师范大学.2004

[9] 赵青.张艺谋纪实电影的风格和他的转变.中国传媒科技.2013

上一篇:浅谈古希腊城邦时期的步兵 下一篇:《在中国土地上的圣战》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