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4-03 05:44:21

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从国际竞争的严峻现实出发,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提高青少年学生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给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国际的竞争;高素质人才;创造性的发挥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高素质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的优势。中国有3亿多名青少年学生,其素质的提高,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什么是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虽然与人的遗传及胎儿期发育不无关系,但更是后天教育和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素质是以往全部活动的客观结果,也是以后活动的主体条件。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构成了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党的十六大把人的素质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素质是人才的根本。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人的实践需要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现代化建设需要人的求实精神、开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人的创造力、应变力、竞争力。人的这种主体性、这种精神、这种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根本上说,来源于人的素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培养,就是人的素质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人的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有潜力的因素。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引进资金,也可以引进管理方法,唯独不能引进的就是人的素质。不少发展中国家都走过弯路,以为落后是因为技术、设备的落后,于是大量引进技术和设备。结果由于人的素质没有跟上,同样的技术设备、同样的方法,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所以,人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际竞争的严峻现实出发,深刻认识提高青少年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然而课堂教学恰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好坏还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每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只是去讲 、去教,更应该组织学生去学、去实践、去动手应用。保证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一种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的开放型课堂教学。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必须彻底改革课堂教学中,只教知识的陈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学目的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层次上,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才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一定的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向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要有机地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在各科教学中加以实施。通过美育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使他们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促进各育的发展,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 改进教学方法把德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首先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人的品质养成是第一位的,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人。还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待人处事的态度和人生的境界。古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探讨:“止谤莫如修身。”(《中论·虚通》)止谤是针对别人,修身是针对自己。评定一个人,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自己的内在修养展现给别人的印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书经》)宽容和大度难为,确实大德,自古皆以为然。“饵之下,必有死鱼。”(《经略》)贪欲乃修身大敌,拒绝香饵的诱惑比自身的苦修更为艰难。“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才是做人应有的风骨。“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修身养性,提高自身境界,让自己如水般淡雅。德是做人之本,一个人的理想、道德、情操都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完成,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必须具备起码的社会公德,而且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道德水准相辅相成,公民道德水准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要求公民的道德水准越高。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呢?是教育工作者的言行,是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有些学校挖空心思的搞一些德育教育活动,而且视之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失之偏颇。德育教育活动不是不可以搞,但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成系列,切忌多而杂。真正教育主渠道是教者的以身作则,教育工作者是受教育者的榜样、楷模,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而且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而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这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这就是实实在在地实施素质教育,所以说素质教育不是渴望不可及的,而就在我们身边。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每天有7-8小时生活在校园里,校园的环境、氛围时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三、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以前搞应试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现在实施素质教育,有的人总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全盘否定应试教育。这是不现实的。实施素质教育,智育仍然是最主要的方面,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的全部任务中比例最大,花精力最多的也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班级授课制将是很长时期内最好的教学方式。不过,在智育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变以卷面分数衡量学生为以综合素质衡量学生。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性教学方法。

强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并不否定第二课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功效。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个性素质,发挥个人优势,形成个人特长创造了良好契机。又因为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实践性强,将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便于促使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同时,第二课堂活动也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再认识的有机过程,符合人的认识规律。

四、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创造一个合理评价、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首先要特别重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等方式,使教师对素质教育达成共识,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同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系统。评价是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育实践的无形指挥棒。评价对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导向作用。没有正确的评价,很难有正确的实践。

对于中小学,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提高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综合因素。学生素质发展的水平与质量取决于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教师队伍素质、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教学条件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的强弱,是学校能否不断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的基本影响因素。因此,中小学要从实际出发,切实提高学校自身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要以“能力为核心”,制定教师素质标准和教师基本功体系,使得教师成为一专多能、教育理论素质好、敬业精神强的教育教学专家,以胜任学生素质培养工作的需要。要按照不同阶段学生素质培养规格,配置教学仪器、设施设备,尤其是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配置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创设素质教育所需的各种教育教学条件,为学生的素质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学校领导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提高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上来,认真研究这种能力的现状,研究如何通过能力的提高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学校发展学生素质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湖南教育》编辑部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

(作者单位:山东省齐河县焦庙镇中学,山东 齐河 251120)

上一篇: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技巧探析 下一篇:探索科学教育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