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第3期

时间:2022-04-03 11:14:06

“中西医凑合”治死人 李长红

医学博士,现就职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糖尿病研究所。

据最近新闻,2名糖尿病患者在吃了“糖脂宁胶囊”后死亡。卫生部门发现这个“糖脂宁胶囊”是假药,致死原因是添加了西药成份格列本脲。假药里最高每粒添加了12.3毫克的格列苯脲,一粒的量就接近了糖尿病人每天建议服用的最大量(15毫克)。

这个格列本脲是常用的降低血糖的药物,作用机理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主要副作用就是低血糖,药物过量引起的严重的低血糖可以造成病人昏迷甚至死亡。事件看似简单,事实却并非如此。

著名的 “消渴丸”每10粒里添加了相当于1片药量的优降糖,这个优降糖和格列本脲是一类药,非常便宜,价格是不到5分钱一片。因为纯中药降糖效果差,不加西药这血糖就不容易降下来。而不管是糖尿病患者还是消渴病患者都认可一点,判定糖尿病疗效的重要标准就是降低血糖,只有持久稳定地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才能减轻糖尿病的症状,有效预防或缓解并发症。于是从消渴丸开始,很多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都合法或非法地添加格列本脲。人们非常普遍的观点,是认为中药嘛,吃多一点少一点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对剂量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清楚。对消渴丸的态度也是如此,很多糖尿病人一次吃一小把。即使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量服用,吃了消渴丸后低血糖的问题也经常出现。根据《糖尿病的营养管理与代谢异常综合征》记载,15个比较严格的临床研究中报告了311例低血糖事件,其中92例(29.6%)是消渴丸引发的,甚至高于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24.4%),和所有其他降糖药物引发的低血糖相当(36.3%),而纯中药引发的低血糖只有2.9%。书中还说,消渴丸引发的低血糖致死率更高(3.3%),引起脑血管意外的占9.8%。总体来讲,消渴丸的使用者中有5%的患者出现低血糖。这么看,在中药里添加降糖西药,比如非常便宜的格列本脲,即使是合法的,按照标准的量添加,也容易引发低血糖,甚至会造成病人死亡,而非法大量添加,就更不可避免地出现像“糖脂宁胶囊案”一样的致死事件。

这次事件只是混乱无序的治疗糖尿病“神奇药物”市场的冰山一角,在中成药里添加格列本脲的做法是这些“神药”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为了防止这次事件的再次发生,卫生管理部门必须对所有降糖中成药进行普查和抽查检测,同时这次事件也再次提醒我们,是否应该认真思考一下这种中西医“凑合”的降糖药,对糖尿病病人是否真的安全呢?

上一篇:似是而非最恐怖 下一篇:读者论坛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