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高校建设对比

时间:2022-04-03 05:38:33

中西方高校建设对比

摘要:中国高校教育在近些年日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问题诸如:高校建设体现出的功利心和过度行政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高校进一步的发展进步。如何借鉴西方高校科学发展的经验,推动中国高校建设的进步,从来在未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高校是当下很重要的议题。

关键词:功利心 过度行政化 科学决策

近年来,许多中国高校都迎来的百年校庆或者六十周年校庆。众多高校都不惜财力物力,精心筹备策划庆典,然而一篇喜气洋洋之中的很多现象却折射出了当前中国教育问题,惹人深思。

校友网络建设折射功利心

一位中国著名高校的校友在参加完学校的校庆庆典之后愤懑的表示:“我以后再也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了。”细问之下,他向笔者讲述了缘由。这位校友在毕业之后,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研究生,之后赴美,在某高校担任教授。本次回母校参加庆典,其实是在同学的邀请下结伴回母校怀旧的。他愤愤不平地说,在校庆当天,校方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热情招待那些如今在国内政界,商业有权有势的大人物,以及在国外知名机构和企业担任要职的海外校友。像他这样的外国高校的教授根本不入校方的“法眼”。有的活动,由于人数限制,他甚至无法入场。对比他在中国的母校,他的另一个母校,世界顶尖学府之一的英国剑桥大学,却让这位被中国母校“遗忘”的校友感受到无比的温馨。每到节日,他都会收到剑桥校方的电子贺卡,向他致以节日的问候,有时也会介绍一些学校最新的发展情况。剑桥大学,一个培养了这么多政治家,商业巨子,学术权威的著名学府,其国际影响力超过国内的任何一所高校。但是在其如此众多的校友中,却没有忽略略显平凡的他。每一句的问候都让他体会到自己作为剑桥校友的骄傲和自豪。

这样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绝对不是个案。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日前疾呼的:“中国的许多高校,包括北大正在培养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出现这样的现象,中国教育和高校的管理者们难辞其咎。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的管理者,将高校当作企业在经营、管理,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是“逐利”。

在这一点上,西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的经验,就很值得中国各高校借鉴学习。众所周知,欧美的很多著名高校都是私立高校,筹集资金是每年高校和下属各学院管理者工作的核心内容。学校希望这些成功的校友能够回馈学校,给予母校一定的资金捐助,对于为学校建设做出贡献的校友,也会有一定的照顾。虽然如此,这些高校的管理者还是很清楚,不是每一个校友都能给予母校大量的捐款,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不是学校的财富,不是值得学校去关注,去为培养他们感到自豪。国外高校往往会邀请他们参加各类校友论坛,让他们和后身晚辈们交流人生感悟和从业心得,如果申请人有这些校友的推荐信,也会在录取的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欧美名校并“不以财势论英雄”如果有校友是政商界的精英巨子,那固然是学校的光荣,但那些潜心学术,在其他高校担任教职的校友,也同样是这么人才辈出的学校的骄傲。如今欧美高校的很多教授都出身于国内的知名院校,但是令他们心寒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就如实例中的那位教授一样,并未得到母校的重视,因为他们没钱,没权力,没法给学校带去巨额的捐款。如果高校的管理者抱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去经营校友网络,那又怎么指望这样的高校能培养出一批有正确价值观,愿意为社会做贡献的有志青年呢?

过度行政化导致建设发展好大喜功

同时,过度行政化的现象在高校教育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原本人们眼中的理工类研究型院校,不惜巨资建设文科院系,仿佛学科齐全就代表着教学水平的提升,殊不知要想建设好一个专业,甚至一个学院,需要长时间的积淀,需要的是一批顶尖的教授,一届又一届在相关领域取得建树的毕业学子。学科越齐全,学校规模越大,就能申请到更多的拨款,也就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建设成就。至于新建的学科是不是在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是否能不断的提高实力和竞争力,似乎并不是高校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于此同时高校间的合并,院系的新建依然都是通过行政审批的程序在进行,这其中是否经过科学化的分析和决策,让人怀疑。

在欧美院校中,合并失败或者撤销院系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最著名的或许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合并事件。历史上,双方曾多次表示合并的意向,但由于双方内部意见不一,始终未能达成。最终,麻省法院裁定合并违法,此后,两大高校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而如今都是世界顶尖的一流高校。很多欧美高校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会从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撤并院系,例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就并入了公共卫生学院,从而使得其在同业内具有优势地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政策方面能有更好的结合和发展。另外,各高校会结合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波动新增和撤销院系,这就体现了欧美高校建设的科学化。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一味的新增院系,即使很多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已经体现出人才供应过剩的问题。同时很多新建院系存在着优质教师的缺乏导致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的现状,都反映出了行政化高校管理带来的问题。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如果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培养不出;而供过于求的人才高校还在不断培养。那么高校也就偏离了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建设应该是承上启下的,上接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接受过中等教育的优秀学子,下联社会建设发展的各行各业。在这一点上,西方高校的灵活性和对于社会需求把握的敏锐性,值得中国高校好好学习。

教育改革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是这不仅仅是不允许补课,调整课程设置模式,开展小班化教学这样的措施可以解决的。高校教育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果有朝一日真的能够实现,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建设高校,那中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简介:辛辰 男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1990年 汉族 本科学历 经济学学士

上一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融合 下一篇: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