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时间:2022-04-03 01:22:49

对农村初中生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的思考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成绩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峻,学困生占得比例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严重的制约着农村办学效益。那么,就形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笔者做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初中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是学生分化的主要因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去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毅力。初中课程在教材编排上逻辑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比较强。加上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相比跨度过大、课程较难、课目增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旧知识的巩固,才能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但许多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欠缺知识太多,慢慢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习惯,过分的依赖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表现出意志不坚强,导致学习成绩分化。

(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不适应,是学生分化的根本因素。

对于小学生刚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初中学习的要求。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为主向“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表现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慢,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方式的转变不适应,小学是小班教学,跟踪式教学,初中是大班教学,自主式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不强,学习成绩下降,形成了两极分化。

(三)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要求,是学生分化的决定因素。

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讲解,不注重实践,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下。由于教师缺乏整体观念,没有“补差”意识也加剧了两极分化。教师围绕中考指挥棒,拼命赶超升学率,过于强调学习的成绩,而忽略能力的培养。教师从应试方面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大搞题海战术,只注重尖子生,忽视学困生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最终导致两极分化。

二、防止分化的对策

(一)培养兴趣,激励学生想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学习的途径很多,如:创设引人注目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设立各种进步奖项,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失时机的诱发学困生强烈的“想学”的热情,产生由“要我学”变为“我想学”的学习欲望。

(二)师生和谐,诱导学生爱学。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产生学习动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关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①教师要相信学生,关爱学生,在学习上热情辅导,生活上关心帮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真诚的爱生之情,激起学困生感情的浪花,转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②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对学困生要求目标降低。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粗暴、不训斥,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③坚持激励评价的原则,给学困生创造更多获取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不断鼓励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心。④开展必要的心理辅导咨询活动,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找回学习成功的自信心。用爱心融化学困生冰冻的“心理防线”,达到由“想学”变为“爱学”的学习境界。

(三)因材施教,引领学生能学。

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学习水平出发,有效的进行分层优化,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还是作业量的要求都要低起点,慢节奏,小步子,一点点引导,一步步推进,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坚持个别辅导的原则,对学困生加强分类辅导,不仅是学习疑难问题的辅导,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心理上的辅导,弥补学习方法上的缺漏和清除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困生“能学”的斗志,获得由“爱学”变为“能学”的学习乐趣。

(四)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会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学法指导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学习事半功倍。①指导学困生自主学习,提倡“课前认真预习,课上专心学习,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模式,教师要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人,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优差搭配,合作互动,开展“一帮一”的帮学活动,“兵教兵”效果好。学生与学生年龄、心理相近,容易沟通,用自己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很容易懂。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③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性学习中,注重探究性过程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实现由“能学”变为“会学”的学习飞跃。

面对农村初中生两极分化的现状,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课改的机遇和挑战。防止初中生两极分化,是课改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托起农村教育的一片蓝天!

上一篇:结合实际开展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下一篇:小学数学即时评价要注重“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