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性格怪癖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2-04-02 09:20:33

浅谈学生性格怪癖的关键因素

踏入职业中学的大门,我就已经意识到未来教育的路程充满了荆棘。尽管现状令我忧虑,但我相信自己会是一只无所畏惧的荆棘鸟,我将用最响亮的歌声唱出对教育事业的爱。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实的不如意总会扑面而来,一上班,见到了老师们,很多会发出“学生太难管理了”这样的感叹。面对一些极端问题学生我们的老师有些窘了:教学矛盾越来越突出,老师无法正常教课,学生无法潜心学课。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教师面对众多的问题学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手足无措。在从事职业教育的几年里,这点我感受颇深。

开始的几年里,很头疼学生课堂上有意无意的调皮行为,甚至把学生的这种行为一味地归结于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而恶意地责备他们。所以也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教师越责备学生,学生越无心向学,更有甚者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完全对立,成为一种仇视状态。近年来,学生无心向学越演越烈,刚入学的新生就丝毫看不到激情的火光。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事物没有热情,对老师没有新鲜感,对课本没有新鲜感,对周围的新同学没有新鲜感。像一潭深不见底、丝毫不起涟漪的死水。他们沉静在自我的世界里,玩着爸妈买的手机,沉迷在网络的游戏里,甚至是一些言情的、带有暴力的影视作品中,经典在他们的眼中一文不值,学业在他们的眼中早已远去,他们的心不在这里。亦或在每个课堂上蒙头大睡,一天天地过着自己的所谓“快乐日子”。他们嫌老师的出现打扰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他们嫌老师的授课枯燥乏味,他们嫌老师的谆谆教诲是给自己的精神枷锁,所以他们充耳不闻,他们不听课,他们不交作业,他们顶撞老师,他们总想寻出点事情让老师头疼,他们就是这样自作主张地伤害自己,让老师和自己都身心疲惫。

纵观学生这种种荒唐的行为,好几次,我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了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也在与学生的多方接触中,感受到学生亲情的空白。家庭因素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生想放纵自己的最根本的原因。

高一的学生平均年龄大约在十六七岁,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也许更早,他们对于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父或母的离世、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的困境还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这突来其来的情况,他们除了逃避,别无选择。而他们选择逃避的方式就是要么放纵自己,让自己变得无所顾忌,想怎样就怎样,面对老师的责问,他们摆出一副痞子味的样子或者直接顶撞老师来壮大自己,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多么脆弱啊!这是一群受伤的孩子,这是一群缺少了亲情呵护的孩子。要么就是封闭自己,把怨和恨埋在心底,你无法走进他们,一旦有一丁点爱的火星溅到她们身上,早恋就这样铺天盖地而来。家庭的种种问题让我们的孩子用极端的方式惩罚着自己,毁灭着自己。身负教书育人责任的老师面对着花一样亮丽的孩子,该如何成全他们那颗曾经受伤的心?是否给予他们无尽的爱就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境?

1、家庭结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这样写道:“在我有记忆的时候,我的印象里只有妈妈,对于爸爸我从来没有见过,有时候还会把电视里的某位男主角当做是爸爸。妈妈从来都不知道我的这一点想法。”也许学生的文字并不怎么流畅,但是我看到了她渴望爸爸的那颗跳动的心,她把这这颗跳动的心埋在了心底。亲情的缺失让她过早地早恋了,一旦有人为她付出点感情,她就乐于接受了。“稍微大了一点的时候吧,妈妈嫁了一位我看起来很丑的叔叔,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叫她爸爸的,他很凶,他打我时,很痛,心理很恨他……”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她怎么会快乐,没有爸爸,妈妈却为了生计没有照顾到她,等到长大了,妈妈成家了,有爸爸了,爸爸却经常打她。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父母教育,自己自由地成长着,成长中面对问题,没有人出谋划策,她长的不健康了。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心思埋头读书呢?多想帮助这样的孩子成长,优秀,可是我除了盼望他们走出家庭的阴影,期盼他们思想健康,品德高尚之外,我能做的就是用无私的心来爱他们,包容他们,教育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我深信爱可以改变一切,让不好的好起来,让优秀成为每个孩子的习惯。

2、家庭的经济地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还记得有一位让我记忆犹新的男孩子,家里特别穷,过早地辍学了。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组成的这个大家庭依然过得很落魄,很心酸。钱,永远是贫困家庭孩子最敏感的神经。因为穷而与社会归属冲突,脱离集体,产生自卑、敏感不良的心理。不堪家庭的落魄,他走进了歌舞厅打工,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社会上成人的不良习惯,他抽烟,他打游戏,他纹身,他在不停地腐化堕落。直到有机会走进了职业中学,依然带有很强的痞子味,上课光明正大地玩手机,光明正大的接电话,迟到了光明正大的走进来,光明正大地挑衅老师和同学。家里穷,他就用我们眼睛可以看到的所谓“富”来装扮自己,从而壮大自己,使自己可以坚强而有底气地站在同学们中间。他没有努力改变家里的命运,而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怨恨着,堕落着。怨恨父母没有给他一个好的环境,怨恨父母的无能。有一次的课上,他接了电话,我走到他的跟前,跟他说,学校规定,上课时间不能接打电话,下课之后再联系可以吗?他竟然同意了,果断地挂掉了电话。我很欣慰,这是一个因为家里穷饱受身心煎熬而走向堕落的孩子,但是我看到了他的未来的可再造性。当你尊重他的时候,他的内心已经被你折服。对他,我看到了希望。如果父母很早就教育他,给予他鼓励和支持,让他在这样的生活困境中享有一份独一无二的亲情,也许结局要好得多。

3、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还有一位孩子,父母在社会上混得不错,靠拳头打天下的,觉得也是有点实力的,所以刚来学校的他耀武扬威,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他决定要靠拳头在学校里找到一席之地。他打架,顶撞老师,上课无视老师,像演讲一样地大声讲话,他替别的孩子出头,仗义执言,老师教育别的孩子,他也会插上一句,为这个孩子主持所谓的公道。这是一个受父亲严重影响的孩子,父母的行为他从小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的教育都是裸的,“别人欺负你,你就出手打他。”孩子有样学样,他记住了,他就像一只刺猬,见人就想刺,这样根深蒂固的思想,愁坏了老师们。但我深信,教育的实践证明了人的性格尤其是中学生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对待这样的孩子,我们给他时间,多和他沟通,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相信这样的孩子一样可以品德优秀。

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学生遭受心理创伤时的疗养所,是学生获得心理温暖的源泉,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家庭教育,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走向健康。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举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有一个好的习惯,好的行为,好的修养。

学校和家庭是两个概念,却又是扯不断的一个共同体,家庭的问题,如父母的感情问题,生计问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父母理应为自己的孩子承当健康的教育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吧,让我们的孩子优秀吧。我也相信,多和孩子沟通,给他们足够的爱和重视,经常性地表扬他们,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老师同样可以走进学生的心中,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上一篇:运用新理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下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