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环境下学科馆员嵌入高校科研团队的服务体系初探

时间:2022-04-02 06:05:12

云计算环境下学科馆员嵌入高校科研团队的服务体系初探

〔摘 要〕云计算催生了学科专业化服务。随着高校科研水平、学科贡献、学科影响力等方面的竞争和发展,学科馆员嵌入高校科研团队进行知识协同和管理服务日趋紧迫,高校图书馆必须甄拔具有“云图书馆员”理念的高素质学科馆员,明确其任务要求和服务方式;同时探索出学科馆员进行个性化、增值化科研项目服务的体系。才能有的放矢,适应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

〔关键词〕云计算;学科馆员;高校科研团队;服务体系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33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12-0119-04

On Service System of Subject Librarian-embedded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Wang Caihong

(Library,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2,China)

〔Abstract〕Cloud computing brings forth the specialization of subjects.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subject contribution and influence in universities,it becomes increasingly urgent for subject librarians to be embedd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to imlement Knowledge Synergy and management.Subject librarians with quality of Cloud librarians were supposed to be selected and make clear their task requirement and service mode along with searching for subject librarians individualized and value-added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ce system.Only in this way can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a definite object in view to adapt to rapid growt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subject librarians;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ervice system

云计算同其它互联网技术一样,最终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重塑了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普通高校图书馆不再需要配备庞大的机房设施,而是采用图书馆联盟的形式,用“云存储”的方案将海量的优质信息资源聚合到“云端”的存储服务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云计算提高了图书馆信息服务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信息资源建设的成本。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技术部和采编部等部门工作人员得以精简,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和策略展现出质的飞跃[1]。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云计算为学科化服务开辟新的服务天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能够精选足够的馆员从事学科化服务,并且不断向深层次的知识服务方面发展。

1 学科馆员服务高校科研团队的现实意义

1.1 云计算催生了学科专业化服务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图书馆仍然以传统服务方式为主,学科馆员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以电话咨询、E-mail、表单、续借、网上文献预约、网上参考咨询等服务形式进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新时期的高校不断出现新型学科和专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使得图书馆学科服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限,图书馆向各院系所提供的学科服务只能泛在化;第二,地方普通院校的部分有经验学科馆员外语、计算机水平有限,所服务的专业化知识背景也有限,导致学科服务不能深入化,服务效果难以符合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要求。学科馆员制度更是形同虚设,操作性不强。而云计算带来新的技术革命,给高校图书馆注入新的生命力。一般高校只需支付极少的费用,就能够轻松自如地享用数字图书馆“公共云”的资源,减少非重点高校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负担,图书馆可以利用节省下来的人力资源开拓学科化服务新局面。学科馆员能够专心致志地为本校的科研团队服务,实现学科服务的专业化,增值化。

1.2 学科馆员融入科研团队的紧迫性

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科研水平、学科贡献、学科影响力已成为高校竞争的核心。为了完成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部级社科基金或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很多高校教师根据科研需求自发地组织了科研团队。科研团队人员包括青年教师、教授、专家、学者。他们大多数来自同一所学校不同院系,也有极少数人来自不同的学校或科研机构,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一致,研究理论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大的交叉性和共同点。所以这群人组织在一起能够集思广益,共同完成重大项目或课题的申报、审批、研究、评估和结题等流程,从而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然而,作为科研团队带头人的教授们经常集专题讲座、科研实验、行政工作和重大项目等于一身。他们在科研过程中需要能够快、精、准地检索到具有时效性、前沿性的信息资源;需要能及时为科研实践提供关键性理论依据的数据库资源。而懂得云计算的学科馆员恰好能成为这类科研团队的得力助手,协助其解决科研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怎样适应高校科研团队的要求,精选学者型的学科馆员,研究其学科化服务的工作模式是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而应该深思的问题。

云计算环境下学科馆员嵌入高校科研团队的服务体系初探2 学科馆员嵌入科研团队的步骤

2.1 甄拔具有“云图书馆员”理念的学科馆员

我国自1998年清华大学创建学科馆员制度以来,国内各高校图书馆陆续展开这项工作。纷纷仿效中国高等教育保障系统CALIS建设自己的学科导航库和学科建设门户,取得可喜的成果,提升了图书馆服务品质和内涵。学科化服务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热点和亮点,提倡把服务延伸到用户的实体环境乃至虚拟社区,向用户提供一站式或全程式的知识信息服务,是学科馆员深入科研一线的关键要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把学科创新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有机结合,深入高校科研团队并协同科研组织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科馆员不多。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甄拔协同科研团队服务的学科馆员时,应该符合3个方面的要求:首先,他们必须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熟悉图书馆馆藏结构和资源利用手段,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外语使用能力;其次,他们是信息检索高手,能通过信息检索方面的专题讲座来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素养;是科研追踪强手,能活跃在各大数据库之间,从团队的研究目的出发,对收集和整理的专题文献进行有效分析;是文献管理的能手,熟悉各种文献管理软件的性能和使用技巧,能开展Endnote、Notexpress、Nvivo等管理软件使用的专题培训。最后,他们必须具有“云图书馆员”的理念。了解云计算,学习云计算的思想和方法,能把云计算技术和专业知识有机融合起来为用户服务[2]。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进行相互操作,并且在资源建设、资源整合、参考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技高一筹。

2.2 明确任务要求

近些年图书馆电子资源迅猛增长,一些重点高校图书馆订购的数据库有几百种,全文电子期刊甚至增加到几万种。学科馆员不可能对每个数据库和每种电子期刊都了如指掌。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资源,加强知识的挖掘,有效地为科研团队提供专业服务,图书馆专门安排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科馆员负责本专业或某一类数据库的定向服务工作,以便为高校科研团队提供专业性和创造性的支持。其工作内容综合如下:①熟悉数据库内容和使用方法,能熟练介绍数据库的内容、年限和相关软件的要求,做好宣传培训工作;②负责制作并及时更新数据库使用指南,处理科研团队人员使用数据库时出现的问题和意见;③考察并了解科研团队中教师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根据科研要求协同建设和组织资源,并将这些整理好的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推送到用户手中;④与科研团队负责人积极主动地了解、沟通,负责撰写项目研究计划、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和评估报告等。

2.3 实行周例会制度

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繁忙,加之参加科研团队的教师分布在不同的机关单位或教学部门,相互沟通的时间或机会少而零散,不能集中反应科研团队中信息资源建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以及某一方面最具权威性性和前沿性的学科信息搜索、挖掘的进展情况。因此,学科馆员应主动协同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建立周例会制度,全面了解教师使用数据库的实际效果。例如,学科馆员必须清楚知道在科研过程中哪些资源需要购买或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来解决;哪些专题文献需要收集、整理和重组;哪些数据需要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具体分析等。并撰写科研实践跟踪报告,及时提交给科研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及时向图书馆具体分管的领导汇报,取得多方面的信任、支持和帮助,真正成为高校图书馆和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纽带。然后根据科研团队不同时期进展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服务措施,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并做好跟踪服务记录。在每次科研项目周例会中,学科馆员必须虚心听取教师或专家对上一周的学科服务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明确下一步学科服务的重点是什么,力争做到有的放矢。

3 云计算环境下学科馆员融入科研团队的服务模式

3.1 利用博客(Blog)使导航服务实用化

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平台主要介绍对口学科的核心刊物、重点图书、新版书刊、学科网站、学科专题类数据库、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热点问题、研究方向、学者观点等。而博客是信息时代的过滤器,强大的导航功能具体表现为信息内容聚合和推送功能,即通过RSS和Trackback(引用通告)技术实现。RSS可以从多个信息源或博客站点搜集最新动态,把每天产生的大量相关信息进行甑别、整理、分析、遴选、综合,形成一种既专业又有深度的信息,在一个界面中提供给相关信息需求的用户浏览和使用。而Trackback能让人们建立起能够寻迹的分布式对话,不同的博客之间只需输入引用地址,在时程序就会自动告之对方,使相互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学科馆员在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特定的科研项目为试点,依托特定的专业,建设研究型学科博客。充分利用博客的超链接的形式,将一些专业学术资源网站链接在博客上,方便团队教师在登录博客后就能了解相关专业网站。并且鼓励参加该科研团队的教师对学科信息资源导航的内容容进行回复、评论。保证该研究型学术博客的维护和更新,以及站点的可持续性,实现学科馆员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同时鼓励他们在博客服务器上建立自己的博客个人站点,充分发掘对该研究学科的隐性知识,使其知识显性化、共享化[3]。

3.2 利用个人数字图书馆(My Library)使科研服务个性化 云计算更新了我们信息服务的理念,大力推行主动性、研究性、动态性为特征的信息支持服务。My library的工作首先是由学科馆员将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按学科主题或资源类型为用户定制一个资源列表,然后给用户提供一个登记账号(My account),用户通过账号登录后,可以在图书馆所给的资源列表中选择自己所需资源及其他的Web资源,它既是一个容纳各类资源和方便网络信息访问的个人门户,又是直接享受图书馆各种服务的窗口,用户可以进行网上文献预约、续借、网上参考咨询、网上文献传递等。学科馆员协同科研教师建立个人数字图书馆(My Library)是专门为特定的教师或专家做研究项目或课题所服务的。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个性化知识门户。个性化知识门户是一种新型的、深层次的、实用的、主动性的服务模式。能够进行个性化定制与信息推送服务。在传统的Internet中,信息的传输是按“Pull”的模式进行的,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是被动的;而采用“Push+Pull”模式结合基础上的智能信息推拉方式,服务器不仅要把信息推给客户,而且还能够按照用户预先设定的触发事件和发送要求,在条件满足时自动向用户发送信息[4]。个性化知识门户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实现“一站式服务”。用户一次输入请求,可定期地、不断地接收最新信息。可通过邮件推送、推送频道、预留网页等多种途径送信息给用户。

3.3 利用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使知识服务增值化 维基百科将虚拟社区定义为“一套社区网络交流系统,参与者兴趣相投,同享创意,共同实现目标,能突破时间、地域及组织障碍进行交流,以发展和促进人际关系”[5]。虚拟社区不仅能拓宽学科服务的受众面,而且支持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个性化发展等,非常适合用于激发用户的学术潜力。学科馆员借助虚拟社区开设学科服务平台,成本非常小,简便而又容易操作。在虚拟社区里,学科馆员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发现知识、挖掘知识,通过情报分析后采用数据集中技术,从杂乱无章的海量信息中进行知识捕获、统计、分析、重组等,提取有效的、新颖的学科情报信息,推送到具体的研究教师身边,使其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同时可以聚合团队教师的科研力量,形成科研合力,实现智力型知识增值服务。例如,学科馆员从Dspace,Eprint等主流机构仓储中挖掘和集成有真对性的宝贵而新鲜的第一手资料和原创资料,推荐给专家或学者参与科研建设,激发其科研潜能等。

3.4 利用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使管理服务特色化 电子档案袋是英文electrolic portfolio或(e-portfolio)的中文译称,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美国著名电子档案袋研究专家海伦•巴雷特(Helen C Barrett)教授将电子档案袋定义如下:运用电子技术,允许档案袋开发者以多种媒体形式收集 组织档案袋内容(音频、视频、图片、文本)。基于标准的档案袋采用数据库或超级链接将标准或目标,典型作业和反思之间的关系清晰地显示出来[6]。由于学科馆员的知识服务是动态和连续地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的过程服务。项目不同会导致完成的周期不同。教师在科研实践过程中,不同的研究阶段需要不断地获取与项目有关的不同的系统知识,软件使用知识和用于实验的数据库,从科研立项到成果鉴定,学科馆员都应该进行全程随时和定期跟踪服务,特别是持续几个月或几年的大型项目更需要学科化的协同科研资源建设服务和知识管理服务等。因此,笔者认为,学科馆员理应学会给参与科研的教师建立“专业成长电子档案袋”,其目的有3个方面:第一,反映教师对数据库或推荐资源的具体使用情况和评价,积极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以便图书馆推荐或购买最合适的数据库;第二,记录教师在科研实践中的成长能力,项目设计、项目建设过程、项目完成情况和评估结果;第三,反映科研教师和学科馆员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各自所取得的成绩和科研心得,有效地激发教师科研开拓的意识,提高其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

4 结 语

科技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导致一些社会制度的变革,云计算使传统图书馆的部门结构、服务流程、信息系统的管理方式和信息服务方式等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部署,提升了学科服务的品质和内涵。信息时代的学科馆员只有勤钻业务、刻苦奋进,充分利用云计算的理念和知识,把服务延伸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中去;延伸到高校用户的实际环境和虚拟环境中去。向教师用户提供专业化的、高端的、深层次的服务,才能跟上科技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红萍.图书馆如何应对云计算环境的到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25-26.

[2]Griffey J.Stranger than We Know[EB/OL].,2009-03-25.

[3]潘文杰.探讨博客在深化图书馆学科服务中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80-82.

[4]胡昌平,柯平,等.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325-327.

[5]Wikipedia.Virtual community[EB/OL].,2010-03-25.

[6]电子档案袋综述[EB/OL].http:∥www.省略/content/11/0524/17/5949828119082607.shtml,2010-05-24.

上一篇: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教育部部级查新站查新管理系统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