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02 05:21:01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初二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期,心理上较不稳定,对于学习上的困难,没有正确的应对办法,容易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并且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物理是初二学生新的学科,学好物理相当重要,这是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现实。

一、给学生创造“心中的一片美景”

1.创造新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物理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奇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中,我让几位学生先后唱同一首歌,并让学生闭上眼睛猜测是谁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这样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发现,学生亲自参与到有真情实感的、有趣的物理情境中,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怀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从而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同时同地发生,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在讲“光的反射”时,我们也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漆黑的夜晚,要走进一间屋子里,你先要做的事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开灯”。“很聪明!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打开了灯就能看屋内的东西呢?”通过创设这样情境,就能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愿学、乐学,而且还能学好,学活。

2.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赞赏。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教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所以我们不妨多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他们的世界,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答得上来,然后加以表扬与鼓励,不断加强其自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信心。

二、培养学生树立“我有能力学好物理”的信心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1.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怕一切困难

老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介绍物理的研究对象、发展前景,和我们实际生活的关系等。也可以再适时地讲一些励志的故事,说明难与易是相对的,世上无难事。这样对于树立学好物理课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2.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给学生讲,当你不会的时候,你会觉得难,当你会的时候,你就觉得易了。例如:(1)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那么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3)用钢铁制造的大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这些问题一看好像是很难的,但是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后,就化难为易了。

3.培养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积极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

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构建积极的、幸福的物理课堂,让课堂呈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让课堂充满幸福,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物理老师一生的执着追求。

上一篇:议高中物理教学的新方法 下一篇: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