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4-02 04:56:14

浅谈中学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因此,作为中学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培养不谙世事、视野狭窄、思想僵化的书呆子,而要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知识广博、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本文就创造思维及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通过几何求证、代数求解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各方面知识的运算,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养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初步具备敏捷、灵活、流畅的思维品质。

在课堂实践中,将思维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励学生去求索知识,使学生养成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杰罗姆・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例如:我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教学中,先用课件一边向学生展示自拍的十七孔桥、喷泉、大象等有关抛物线的图片,一边引出导语:“清晨,当我沉溺于古都园林之美时,她(它)已守候在那里;夜晚,当我闲暇于小城一角宁静处,她(它)已跳动在那里。正当我感叹人类是造物的使者之时,调皮的大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创作出来的抛物线,使学生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问,培养创新

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一步步探索,逐步将隐含于问题中的新知识挖掘出来,新的结论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由学生发现、总结得出,这样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思维得到了锻炼。最后,教师对所得成果进行必要的整理、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数学新知识的习得往往是与旧有知识类比、发现、探究而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例如:在讲解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①你还记得确定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分别需要知道函数图象上几个点的坐标吗?②你认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有几种?各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激活了知识及学习经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顺利展开。再提出问题: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几个点的坐标,才可以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通过旧有知识引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新知识纳入旧有知识网络系统之中,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事实上,每一项新内容的引入,都必须建立在已知的某些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启发诱导,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会有所裨益。

四、思维训练,发展创新

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原则,只有适度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思维积极性就会自然产生,教师再辅以恰当的启发与点拨,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敏捷。

选取例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生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例如我在讲解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精选例题: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2,0), B(3,0),与y轴交于点C(0,-3),求此函数的解析式。此问题学生一般会选择设二次函数的一般式或交点式作答,在学生完成解答后,教师可提出新的解题方案:即先作函数图象,经过观察、分析求出对称轴,最后再设二次函数的顶点式解答。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还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策略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总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渗透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各个过程,实施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另外,教师还应做到吃透大纲、吃透教材,掌握学生动态,优化整个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小白杨中学)

上一篇: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对初中语文课堂话语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