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对策思考

时间:2022-04-02 03:10:44

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对策思考

摘要: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然而,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缺乏应有的重视,对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能力较低,制约着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为此,应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打造理想的政策环境和支持平台,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提供强大助力和根本保障。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21102

1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1自主创新步伐缓慢,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较低

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大都处于起步和积累阶段,不但内源性资金拥有量有限,而且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很多企业难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加上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研发人才短缺,因此,造成企业缺少足够的知识产权创新意愿,不注重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体系,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创新层次低,知识产权大都局限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创造型和发明型专利相对较少,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1.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的运用能力较差

只有通过流动和转化,实现其商业化利用,才能体现知识产权的价值。但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知识产权的运用,离不开资金、人力、物力条件和外部合作机制以及专业服务体系的推动。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先天弱点,使其难以具备足够的资本和条件来应对高昂的转化成本,再加上“重专利申请,轻成果转化”的观念影响和产学研合作困难及缺少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服务支撑平台,造成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虽然已申请到了专利权,但对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能力不高,科技成果无法顺利与市场需求对接,专利技术往往不能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利用,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无果,专利技术只能以一纸空文的形式存在,实用性不强,甚至失去价值。

1.3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的管理能力不高

目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专门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缺失。除了少数科技型小微企业单独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外,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都是与研发等部门混杂在一起,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大多为部门兼职。二是知识产权管理层次较低。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局限于以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申请和日常维护为主,缺少从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管理层次较低,较少涉及知识产权布局、专利情报分析、知识产权维权等深层次管理。三是管理制度不严。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处于粗放状态,管理漏洞较多,导致出现大量知识产权流失现象。

1.4侵权现象普遍,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较弱

实践中,我国数量繁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的绝大部分比例都发生在中小微企业身上。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不强,有些企业虽然开发出了新发明、新技术,但并没有及时申请专利、商标或版权,形成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有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被侵权之后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身的利益,或者畏惧精力和资金的拖累而自动放弃维权。还有不少科技型小微企业法制观念淡薄或缺少相关法律常识,有的企业在设计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的使用问题上,放松对自己的约束,不认为对别人的技术采取“拿来主义”是错误,经常发生有意无意的侵权。

2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2.1积极营造激发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政策环境

针对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的社会氛围。一是各级政府应增强依法行政理念,加大对《中小企业促进法》等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切实维护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财产权和发展权,为其创新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在制定实施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过程中,应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赋予“国民待遇”。三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政府干预,保障科技型小微企业产业技术的自我选择权,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产业链底层和低端技术向高端产业和前沿技术迈进。

2.2大力增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大力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尊重程度。一是引导其从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对待知识产权问题,促使其将已有的新发明和新技术及时形成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二是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不具备条件的企业也要配备专业人员进行专职管理,并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三是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从企业整体经营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信息管理、研发过程、市场营销等其他管理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和互动融合,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顺利推进和有效实施。四是引导科技型小微企业合理规划专利布局,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并通过股权分配或奖励制度建立知识产权利益共享机制,鼓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勇于创新,积极挖掘新产品、新技术的可专利点,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层次和质量。

2.3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

根据国际经验,健全和有效的法律体系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增强知识产权能力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虽然已出台一些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规范,但当前知识产权侵权的不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在于,总体而言,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特别是直接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保障还很欠缺,为此,应加快企业知识产权法制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地位。一是从融资、担保等方面加强配套法规体系建设,从法律上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上市融资、民间融资、债券融资等提供便利条件和法律支持。二是加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的法律援助,减轻科技型小微企业涉及知识产权维权需要承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负担,帮助其低成本、高效率地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克服法律维权的困难和顾虑,增强其通过法律维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增强执法能力和执法透明度,加大惩处力度,提高侵权成本,使靠剽窃、仿制等不法行为而侥幸发展起来的企业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真正维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切身利益,促进企业的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

2.4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体系

知识产权能力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仅有政府和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打造一个社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和支持平台。一是应建立健全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咨询、知识辅导、技术交流、价值评估、专利、专利托管等服务机构,引导服务机构逐步提高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二是建立和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信息交易平台和产权交易市场,探索和创新交易方式和交易途径,促进产学研协作和知识产权同盟的建立,推动知识产权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商业化价值和产业化利用。三是推动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加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支持,提高其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辉龙.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J].重庆社会科学,2013,(3).

[2]张月花,薛平智,储有捷.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上一篇:车载移动变电站设计与选型 下一篇:企业财务诊断指标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