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探析

时间:2022-04-02 12:05:06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探析

[摘要]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育德与育智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两者缺一不可。但事实是,很多地区很多学校在传统应试教育藩篱的束缚下,只注重育智,只注重学科知识传授而忽视或轻视育德,没能很好的把育智与育德有机结合,造成了很多“高分低德”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工作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14

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工作素为“五育之首”,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值得认真研究的大问题。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将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简单分析语文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应成为德育的主阵地

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例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一令人赞叹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故宫博物院》则可以看做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两者融为一体,就能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大力开展语文活动

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注重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相关的书,出相关墙报,办相关小报,写相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管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三、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能单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很多现代中学生的言行仪表形象受到外来不良思想的错误影响,不能正确认知美与丑,现在不少中学生常常以丑为美,以散漫为自由,没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学科教师的正确引导,特别是语文教师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以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这样才能做到无时无刻不在转化教育学生。

四、利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渗透

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运用在学校中越来越普遍。多媒体资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最直观、最清晰、最感兴趣的学习资源。语文学科本身就有涉及内容广博,包罗万象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多种教学资源,避免教师呆板地教,学生死板地学,给课堂带来一种清新活跃的感觉。现在有很多学生厌学逃学,最初的原因就是对课堂失去了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尝试新的教学手段,能带给学生更多新鲜信息、新鲜知识,也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重新引回课堂,达到育德育智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教学活动是学校中用的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语文课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又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考。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文道结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炉,就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上一篇:提升高中英语试卷命制质量策略 下一篇:近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