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娱乐”制造了“愚乐”还是“愚乐”消费了“娱乐”

时间:2022-04-02 07:03:54

是“娱乐”制造了“愚乐”还是“愚乐”消费了“娱乐”

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晚”成为全国观众除夕之夜的唯一“文化年饭”,而今年恰好是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却被妙得沸沸扬扬。似乎赵本山是“春晚”万众瞩目的唯一期待,这是不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我不想趟这趟混水。

但是,职业驱使我,不得不重提一个老话题:是“娱乐”制造了“愚乐”,还是“愚乐”消费了“娱乐”。“愚乐”是“娱乐”一词的娱乐性演绎,起源于对娱乐圈的自娱自乐向自“愚”自乐、愚弄公众博取眼球堕落现象的嘲讽和概括,因与“愚人”“愚民”分属同源而获非正式文学属性,并通过网络传播很快延伸应用至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似乎我们这个社会已进入“全民愚乐时代”。

竭力依靠“愚乐”观众来生存是近年来国内电视娱乐节目走下坡路的表象与原因所在。电视娱乐节目要“娱乐”观众,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式,只要情节新颖活泼,且无伤大雅,多数观众想必都能接受。问题是,有的娱乐节目为了制造效果不择手段,内容贫乏、模式单一、庸俗媚俗、相互模仿,甚至有的主持人在台上热衷于耍“贫嘴”,大秀低级趣味,以致错把“愚乐”当成娱乐,把节目当成杂耍,把娱乐节目引向了歧路。

在全民愚乐时代,成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为了成为红人,为了博得眼球,哪怕是招来骂名也在所不惜。一时间,哗众取宠式的自我炒作,没有任何由头的行为艺术,开始在网络上蔓延开来。身处其中的公众,乐此不疲地消费这些“愚乐人物”的同时,却不知不觉间陷入了一种“精神悲哀”,无形中造成一种文化总是不能脱离“观众”、“引诱观众”的荒诞逻辑。这些带来了文化内涵的空壳化,“娱乐”之前很想“愚乐”,“愚乐”之后不耐“娱乐”,成了当前网络环境下“愚乐人物”轰轰烈烈造作后的相同命运。

娱乐本身的意义在于使受众得到快乐,缓解压力,并使之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而非需要丧失了道德底线一味吸引大众眼球的“愚乐”。或许不久后,公众文化再也找不到那种酸酸麻麻、能触动现实生活和心灵的人和事出现。在我们感慨“什么都可以拿来娱乐”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究竟能够做些什么。以大众责任感的缺失作为“愚乐时代”的代价,其实我们都知道,“愚乐”并非我们所愿,它是一种很深的无奈。

恕我直言,当前中国娱乐文化已成为一种既不可忽视也不可轻视的文化现象。它在一些领域的商业化过程,表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以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和票房定荣辱、决生死的经营模式,把注意力经济的缺点推至极端。商业化将文化的情感升华、道义和道德教化功能大大压制,而将官能娱乐的功能大大强化,从而使低俗文化渐成主流。

文化的主流应该是代表一个民族现实和未来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单纯的娱乐。目前,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取悦观众。不仅电视剧,就是在整个电视文化、整个影视文化甚至别的一些文化领域里,这种“恶性娱乐化”的幽灵正在频频亮相,正在把人们引向“娱乐至死”的危险境地。

在完全以娱乐为价值尺度的环境中,品德的高下、文化的肃穆和人格的完美,很容易被扭曲和破坏,使人的精神日渐失去本应有的丰富和精致,一些人在那里放弃尊严与品位追名逐利,另一些人则用上网代替读书,用游戏代替冥思,不知不觉当中,情感的触觉不再个性而敏锐,人的快乐变得廉价和通俗,娱乐由此沦落为粗鄙的狂欢了,这不能不说是娱乐文化的悲哀。

娱乐文化的商品性决定其主要价值就在娱乐消遣。本来,娱乐消遣也是人类一种正常的精神生活。马克思把这种精神生活称作“享乐的合理性”的满足,并不认为这种精神生活与社会主义相抵触。但是娱乐文化把娱乐消遣作为主要价值加以实现,便造成了精神快餐的消费模式,这不仅会把文化推向单调平庸,也会把大众推向单调平庸。娱乐消遣追求的是感官刺激,是非理性的文化享受,无疑会造成消费者人格的片面化。“跟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过把瘾就死”、“玩的就是心跳”,这种文化意识堂而皇之地在社会上流行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这种文化氛围不仅磨损消费者的心智,也腐蚀创造者的良心,什么“玩文学”、“玩戏剧”、“玩电影”成为一种时尚。严肃的精神劳动变成了玩世不恭的行为,这不能不说是文化理性的丧失。

健康、正常的文化产业不能只剩下娱乐,人们除了浅层次感受以外也需要深层次感悟。那些经过长期酝酿和积淀的产品,其魅力和价值不在短暂的兴奋,也不仅限于外观的愉悦。过度的娱乐和过分的感官享受,娱乐的彻底庸俗化,会侵害人们的情感,肢解人们的生活,比如那些声势浩大的“选秀”。真正的文化作品有责任把人们引向深层的思考和高尚的境界。娱乐的本质是形式,所以会在心态上给人一种暗示,让人们只在那里追逐名利,导向思维的表层化、行为的功能化、时间的短期化、价值观的扭曲化,人最终降低为一种市场符号。

一个民族如果淡忘了悲壮的情感,一个时代的文化艺术如果淡忘了崇高,如果这种淡忘成了一种时髦,只剩下了逗乐解闷儿的娱乐游戏,那么,文化艺术还有多少重量呢?还有多少精神价值呢?精神不能给人以游戏的娱乐,也不能当钱花,精神不是万能的,但任何一个屹立于世的民族,莫不有其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如果开始瓦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如果开始枯竭,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精神上的追求,那么,这个民族就不会兴旺和强大。

是“娱乐”制造了“愚乐”,还是“愚乐”消费了“娱乐”。想必不言而喻。我只唯愿真心尊重群众、有社会责任感的电视人和文学艺术工作者,应当迅速摄取为人民关注的时代风云,全方位展示改革开放的大潮,热情讴歌励精图治的改革者,猛烈抨击阻碍社会前进的丑类,以激发人民的改革热情和奋发精神。总之,立足现实,贴紧时代,拥抱人民,这是娱乐文化永远不应淡化的主旋律。

上一篇:“画”说“酒” 下一篇:大漠深处有江湖